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奇诺防线真是个摆设吗?
法国,防线,德国马奇诺防线真是个摆设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奇诺防线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从二战中德军最终进攻方向来看,他们既没有选择主攻北部德法边境,也没有选择强攻马奇诺防线,而是突破了被认为不可逾越的中部阿登山区。马奇诺防线起到了阻止作用,问题在于法军战争理念落后,迷信一战阵地战经验,忽视坦克等大规模机动力量。不是马奇诺完全没用,而是不能把马奇诺防线当做万能钥匙,从此万事大吉。最主要还是人的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奇诺防线既然已经成了无用武之地了,也确实证明了它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以为修建了坚固的堡垒,就可以高枕无忧,完全能抵御外来入侵的敌人,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这是多么的错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争是在运动中胜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海权思想来解释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就是存在的舰队!
二战法国战败,主要在于二战前法国人,特别是法国政客们的思维僵化。
马奇诺防线只是防守了法德边界,并没有防守住法比边界,而一战时,法德之战的战争主要都爆发在法国靠近比利时这边的战场上,比如马恩河、凡尔登等战役。
因为比利时这边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的连接处,阿尔萨斯-洛林那边是中德山地,只有普法战争时,德军才走南线,从阿尔萨斯-洛林这边突袭法国,一战时完全走北线,不惜破坏比利时中立国的国际法地位。
所以,在一战后,法国在修建马奇诺防线时,思维基本上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不清楚到了一战后,地面战争进入了坦克机械化作战时代。
坦克是一战末期发明的。
陆地战争的变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这条防线成功的迷惑了法国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首先来说,特定时间地点发挥特定的作用,那么它就是有用的,但毕竟人是活的,人的心里行为状态决定结果,结果论来说它就是没用,甚至副作用!
那么,什么是马奇诺防线呢?
它的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马奇诺防线[1]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造价50亿法郎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 大炮、 壕沟、 堡垒、 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 有轨电车通道。 (修建时间:1928-1940)
它的设计目的:
1、避免敌军的突然袭击,并发出警报
2、为法国军队的动员争取时间(两三个星期)
节省人力
3、保护阿尔萨斯和洛林(1918年回归法国)和其工业基地
4、应对突然袭击时,作为反攻的基地,同样防御由瑞士和比利时方向进攻的敌人
5、延缓敌人的进攻,等待主力部队的增援
6、显示非进攻而和平的军事态势,并在德国入侵比利时的情况下,迫使英国帮助法国阻挡德国先期进攻后,推动比利时参战(比利时在马奇诺防线德国一边)
它在历史实际的情况:
1、德国在一开始的时候,对马奇诺防线还是十分忌惮的,原因是德国想要进入法国,这条防线是毕必经之路,如果正面展开攻击的话,德国势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此,德国展开了外交麻痹的手法。公开的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不喜欢战争,希望法国的兄弟们不要把我们当成敌人。在政治催眠下,法国军队的士气全无。
2、其次,就是法国的毛病了,前线驻军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邻国的,在外交催眠下,法国人相信了不说,为了消耗前线士兵的精力,法国往前线送了很多的足球,结果,战争打起来的时候,法国士兵是既没有士气,也没有精力。而打仗对于士兵来说,打的就是士气和精力,这两样都没有了,防线起到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3、法国人修防线的时候,有一块是开放的,这里基本上什么防御都没有。德国军队一面展开外交攻势,一面还要积极备战,而没有防御的那片地区就成了德国的重要行军路线。法国为什么不在这一地区修建防线呢?原来,没修防线的那片地区是一片森林,法国人自认为德国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穿过森林。而事实上,法国想错了。德国不仅穿过了那片森林,而且是十分快速的穿过森林的。结果战争打响之后,马奇诺防线是腹背受敌,根本就没法打,而德国呢,这时的德国可以选择只围不攻,就算是慢慢消耗,也可以把防线内的法国士兵慢慢的耗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