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这个流行音乐发达的社会,我国自古以来国粹的戏曲知识有哪些?谁能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戏曲,采茶戏,花鼓戏在这个流行音乐发达的社会,我国自古以来国粹的戏曲知识有哪些?谁能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著名剧目
西厢记(元·王实甫)(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汉宫秋(元·马致远)录鬼簿(元·钟嗣成)窦娥冤(元·关汉卿)乌盆记(元·迭名)(全名《玎玎珰珰盆儿鬼》)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元·迭名)太和正音谱(明·朱权)牡丹亭(明·汤显祖)桃花扇(清·孔尚任)长生殿(清·洪昇)雷峰塔四郎探母锺馗打鬼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下面,小编详细地为大家讲讲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艺术特色,快来看看吧!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
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这四大 行当 ,每一种行当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其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那么“旦”又包括了哪六种旦呢? 旦角 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有比较祥细的分工,有正旦、青衣、 花旦 、闺门旦、玩笑旦、泼荡旦、 花衫 、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正旦是以唱为主的,多是扮演雍容华贵、身份显赫的妇女。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
青衣是以唱为主的,多是扮演受苦受难、端庄善良的妇女。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
花旦是以做为主的,多是扮演青春活泼或行为放荡的妇女。如《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娇。
闺门旦是以做为主的,多是扮演大家闺秀。如《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玩笑旦是以做为主的,多是扮演喜剧中的年青妇女。如《一匹布》中的沈赛花。
泼荡旦是以做为的,多是扮演打街骂巷、无所顾忌或淫荡狠毒的妇女。如《双钉记》中的赵月。
花衫是以唱、做相结合的,多是扮演端庄又活泼的青年妇女。如《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
刀马旦是要能唱、能念、能做、能打的,多是扮演穿蟒扎靠,戴翎子的女将。如《樊江关》中的樊梨花。
武旦 是以武打为主的,多是扮演穿箭衣的女英雄。如《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
老旦 所扮演的角色有贫寒的老妇,也有富贵的国太,还有武打的女老英雄。老旦是用大嗓唱曲的,要求演员有“音”和“衰音”,把二音结合起来,才能表现老年妇女,也区别于年青妇女尖而细的嗓音。
我们生活中所用的词语很多都是从戏曲里拿过来的,下面就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一些戏曲词语与俗语:
1、板眼:比喻条理和层次;比喻办法、主意等。 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在戏曲中,板眼是音乐中通常所说的节奏节拍。在中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传统音乐中,经常以板鼓作为击节乐器来掌握控制节拍节奏,而且用板的敲击来表示强拍,以鼓键的点击来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戏曲音乐术语中,就将强拍称为“板”,而将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 2、脸谱:现在常用“脸谱化”来表示某事物有其鲜明的特点。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上一篇:因打官司被冻结资金500万,官司标的金额只有200万,能先解冻100万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