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没有爱戏的朋友来说一说最触动自己内心的戏曲是哪个剧种的哪部戏?
豫剧,清风,的是有没有爱戏的朋友来说一说最触动自己内心的戏曲是哪个剧种的哪部戏?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没有爱戏的朋友来说一说最触动自己内心的戏曲是哪个剧种的哪部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喜欢的是河北梆子《宝莲灯》。
记得小时候县剧团演《宝莲灯》,在露天演出,看的人是人山人海,前边有站着的人,有坐着的人,其中一类是早早的已经沾上了地方,另一类是青壮男人。而我们后去且没有力量的人只能站在凳子上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扮演三圣母的小姑娘,大约十四、五岁,扮相俊丽,唱腔优美,尤其是三圣母耍长稠那一段,更看不厌,不知道那么柔软的布在她手里挥洒自如,当时,在我眼里,她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
再就是英俊少年刘彦昌一出场,一声高昂嘹亮的唱腔后,瞬间抓住了众多少女的心。那时候真得很羡慕戏台上的伉俪情深,为他们高兴,为他们担忧,直到沉香劈刀救母后,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虽然看一出戏很辛苦,但因为心在戏中,所以还是乐此不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叫我说那就是评剧《杨三姐告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触及到了内心深处的戏,才能印象深刻,不一定是看过后泪如雨下,而是看过后,好像在心里扎了一根刺,不是疼得难以忍受,而是时常会在被触碰后,激灵一下,直达灵魂,刺痛过后,就会陷入沉思。
比如我看过的《清风亭》,这是一出非常经典的传统剧目,各个剧种都有此戏,很多大家也演过,我看的是麒麟剧社演的。
故事简单:剧里忘恩负义的张继保,生母周氏,是官宦人家的妾室,因为丈夫外任为官,正室夫人妒忌,生下张继保后,被迫遗弃在清风亭上。正好一对贫寒年迈的张氏老夫妇经过这里,老丈张元秀和妻子以卖豆腐为生,膝下无子,看到了婴儿后非常欣喜,老夫妇将婴儿抱回家,取名继保,悉心抚养。
后来在清风亭上,张继保遇到生母周氏,遂抛下年迈穷苦的张氏夫妇,跟着生母去投奔生父。张元秀夫妇思念儿子,经常去清风亭守望,终于一日遇到金榜题名又上任为官的张继保在清风亭休息,老夫妇前去认亲,却被张继保当成乞儿打发,痛心愤怒的老夫妇死在清风亭上,张继保也被天雷劈死在亭中。
(李金泉先生、李盛藻先生演出的《清风亭》剧照)
不同的剧种不同的版本,对这段故事都有所改动,不过结局,大多遵循了传统剧目的脉络走线,仿佛诠释着善因善果,为恶自毙的是非认知。
然而细细观去,故事演绎出来的却是另一种思考,和是非善恶仿佛没有了关系。
也许跨越了时光这道最深的天堑,剧中原有的果报天谴早已经失去了震慑力,也不再真实可信,无论是天诛地灭还是天打雷劈,都苍白无力得好像一个冷笑话。
打雷劈到人,不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而是一个概率而已,一个非常小的概率。所以剧中被劈死的张继保,也只是旁观者的臆想,只怕在那个时代,有着官宦出身、进士及第身家背景的张继保,他已经认了生父,换了姓名,一旦出仕,自然是平步青云,前程似锦,张氏老夫妇撞死也好,气死也罢,都动摇不了他一分一毫的富贵,也抹煞不了他的利禄功名。
(陶阳老师、贾怀胤老师演出的《清风亭》)
这样说起来,不过是穷爸爸和富爸爸的另一个版本。
养父母家境贫寒,无权无势,是挣扎在温饱一线的穷困百姓;生父为官多年,妻妾私宅,纵不是泼天富贵,却也高床暖枕、脂膏轻肥,如果取舍,对剧中的张继保是个不需要考虑的选择,因为在孩童时代的张继保,就凸显出对养父母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质疑和轻蔑。
尤其他从私塾回来的一场撕闹,才引出逃上清风亭,巧遇生母周氏的场景。 一日三餐食豆腐,十来岁的张继保已然腻歪这样的贫困生活,他极其厌恶自己身上永远挥之不去的豆腐味道,那是令他低人一头的黥刑,以至于他和养父反唇相讥,悖逆冲撞,逃出家门。
孩子的自私,多半是源于父母的骄纵,张氏老夫妇半生无子,捡了这么个宝贝,自然极尽所能的去疼爱,去宠溺,所以他们不顾年迈,卖着豆腐也要供孩子读书,只可惜张继保读到肚子里的不是知恩图报,不是纵箪食瓢饮也不亏菽水之奉,他读的只是终南捷径,是富贵功名。
认了生父的张继保,从内心里彻底想抹煞这段他觉得是不堪和屈辱的记忆,剧中没有表述他的生父生母对此事的态度,但是后来他的拒不相认,也在暗线中补白了他生身父母的推波助澜。
如果他的生身父母通达情理,知晓恩义,一定会引导儿子念及养育之恩,起码在将儿子接回家中后,对张氏老夫妻应该有所恩谢酬答,纵不千金相赠,也该怜惜他们贫弱老迈,照顾衣食起居,得以颐养天年纵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可惜,剧中只见到张氏老夫妇越发贫苦无助,因为思念儿子,张家婆婆泪干而盲,那骨肉团聚的一家人毫无消息。 他的生母身为妾室,备受欺凌,终于得到翻身的机会,自然乐享儿子出人头地带来的扬眉吐气,哪里还有功夫去思忖曾经为她抚养儿子的一对老迈夫妻?
他的生父为官多年,摸爬滚打,只怕富贵心、势利眼已然根深蒂固,哪里还有闲暇去考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们对张氏老夫妻只怕也避之不及,担心着老夫妻借着养育儿子的名头,不停地打了秋风,勒求无度吧?
到最后,始于清风亭上的父子缘分,转于清风亭上的贫富抉择,终于清风亭上的生死因果,张氏老夫妇肝肠寸断,万念俱灰地撞死;张继保被天雷击毙;他没有出现的生身父母,儿子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
这一出戏,善良的人伤心绝望,负义的人死得无稽,无论生死悲欢,都显得有些凉薄,是非不是分明的是非,对错也不是绝对在对错,流不出眼泪,也淋漓不了善恶。
上一篇:枪械过度使用会出现什么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