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捆绑《流浪地球》宣发?
堡垒,上海,地球如何看待《上海堡垒》捆绑《流浪地球》宣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此,我相信,哪怕没有“利益关联”,《流浪地球》都不但甘心被《上海堡垒》“捆绑”,而且会主动帮它做宣传。
这种有情怀、为共同事业的所谓“捆绑宣发”难道不应该提倡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坚决抵制流量明星,让资本知道用鲜肉鲜花割韭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众所周知,特效制作成本本来就高,一旦请了流量明星就得花巨额片酬,影视剧本身制作成本会降低,最后影视剧质量会大幅度下降,既然制片方请了流量明星想割韭菜,那就等着上亿粉丝给你们贡献票房吧,一亿粉丝随随便便票房就几十亿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海堡垒》主创张口闭口全是《流浪地球》,就是希望蹭这部开创的国产科幻片的热度和“风口”,这暴露出了主创们对自己的作品“没信心”,不得不借助观众耳熟能详的成功之作,给自己脸上“贴金”。
在我看来,《上海堡垒》主创追所以不自信、之所以拼命“找补”,在于他们深知这是一部早已“过时了”的电影。
一部大制作商业电影,从策划实施到最终上映,往往要经历以年为计的时间,越是大制作,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间越长。
从媒体爆料看,《上海堡垒》在6年前就开始筹划了,回想一下当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是“流量明星”、唯特效论的天下,票房大热《狄仁杰:神都龙王》、《一代宗师》、《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商业电影,尽管题材各异,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明星扎堆与视觉特效两开花的策略。
因此,从当时的标准来看,《上海堡垒》是一部本该大热的影片。选择了鹿晗和舒淇任主角,以科幻的外壳讲述末世情缘的故事,其实是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水准和观影需求的。甚至,选择科幻题材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只是,井喷的中国电影市场变化实在太快了,从2017年之后算起,讲求质量、故事精彩、演技在线的优秀国产电影成为爆款,用作品说话、用口碑换票房的理念深入人心,回头再看《上海堡垒》,无论明星带流量的选角,还是爱情为主的剧情,都已经很难让观众具有购票的欲望了。
既然影片“过时”了,影视公司和背后的资本,就要从营销策略上下手了,结果是忙中出乱、昏招连连。先是导演喊话“催票房”,后来的高价点映会也被网友曝光,现在又拼了命的拿《流浪地球》,往自己脸上“贴金”,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保住热度、换取票房。
他们或许想不明白,市场的风向变了,在于观众的水准和需求变了,还按照以往“轰炸式炒作”的办法,不仅没有引来观众的关注和同情,反而是一阵阵的恶心和臭骂。
离8月9日上映只有一天,但我所看到的口碑,依然是一边倒的唱衰《上海堡垒》。你说,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的重压之下,在一边倒的口碑之下,《上海堡垒》还能逆势翻盘吗?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说句,我知道的,堡垒这部电影确实宣传,比流浪早不少,不过流浪爆火后,确实也来蹭过,这也没啥好说的。上映后看口碑吧,豆瓣过6我就去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又不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友们千万不要去看《上海堡垒》,用如此下作的手段进行宣发,足以说明此片不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小谜,致力于每天贡献最优质的影视领域问题回答,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捆绑销售,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不用想,猜也猜出个一二三吧。看一下《上海堡垒》点映后的反响和影评,已经到了没有下降空间的地步了。
无奈
《上海堡垒》整部电影制作投资才三个亿,《流浪地球》还五个亿呢。并且《上海堡垒》这部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竟然找了三家韩国公司,这是在开玩笑么。韩国的特效制作水平好像都不到及格线吧。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的制作找了几家中国公司,进行了上千次的修改最后成型,虽然请不起国外的S级特效公司,但是对于电影制作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流浪地球》能成功。在这种窘境下,如果《上海堡垒》不想办法可能亏得血本无归。只能捆绑销售。
上一篇:奥迪Q7过减速带没有“噗呲噗呲”的声音了,是不是减震器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