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戊戌政变中新旧派的争执,不是变法的问题,而是政权争夺的问题?
光绪,慈禧,戊戌变法为什么说戊戌政变中新旧派的争执,不是变法的问题,而是政权争夺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百日维新”进行之前,彼时的清政府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所以说,整个朝廷对于西方的东西都是见怪不怪,可以接受的,特别是老佛爷慈禧对此已经处于默认的态度。她曾对准备维新变法的光绪说过这么一句话“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
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慈禧食言血腥解决了维新这个“稚童”的命?
光绪不停扩大自己的权力边界,挑战慈禧权威。我们都知道慈禧从垂帘听政开始就一直把持着朝政,此女权利欲望极大,虽然说到了光绪这,稍微放了一点权给光绪,但是慈禧还是掌握着命脉。但是,到了维新开始,一是一些高级官员的任免,光绪竟然不知会慈禧,自己就一手决定了;二是光绪准备成立一个直接对自己负责的机构,把现有的一些重要部门给废除掉,慈禧和一些重臣肯定不乐意了。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力干将想一口气吃掉老旧的势力。康有为是一个没有脑子的维新派,他对那些重臣喊打喊杀,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激进的态度迫使那些掌握实权的朝臣站在了对立面。没有清醒认识到慈禧的能量,更没有争取慈禧的支持,头脑发热“欲除之而后快”。本来要杀慈禧,就足够愚蠢了,更加愚蠢的是找到袁世凯去做谋反这件事,直接把慈禧推到了对立面上。慈禧心想,你变法就变吧,还想要了老娘的命,我看谁要谁的命!!变法的内容,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改革派的新势力和那些重臣的老势力演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那拥有绝对权力的老旧派当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说,戊戌变法失败,肯定不是变法本身受到阻力,而是新旧势力在争权夺利之后的必然。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戊戌变法,是清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第一次觉醒,这次觉醒和振动,使得当时部分开明之势士意识到了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上全方位的差距,主导这次变法的群体,在实施变法初期得到了清庭的同意,围绕变法开始了办新式学堂、练新军、办工厂、发展近现代产业,办的红红火火。
但是新的理念、新的事业出现,他的操控权是掌握在,有思想的人手中,伴随着这些思想的进入,西方一些政权组织新式也出现了,什么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保皇派等等等!
这些新的思想出现,也出现了不少小圈子,开始争权夺势,还有部分人喊出了,要光绪皇帝亲政的呼声,这就严重违反了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既得利益团体的当权派的不满,于是他们开始反击,罢免了一批倾向改革的官员,处斩了一批比较激进的年轻人,叫停了戊戌变法!
事实上是在维护旧有体质机制,是一种权利争夺和维护的现象。叫停的是政治思想上的变法,事实上戊戌变法的物质产业,还是没有停,李鸿章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袁世凯操练的新军等都没有叫停,近现代的一些产业任然在推进。
这是我的观点,纯手工手机打字,喜欢点个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政变”,肯定是牵扯到了权力的争夺。戊戌政变亦是如此。因为慈禧从始至终并没有完全将权力交给光绪皇帝,而慈禧在变法中的态度也说明了这场政变是因政权争夺而起。
百日维新由变法向政变的转变。
1895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于日本并签订了又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由此举国悲愤,变法强国之声愈发强烈。如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收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后联合上千明考生在京发动公车上书运动,请求光绪帝变法图强。
当然,这场运动并没有立刻促使变法开展,而是直到1898年康有为的多次上书恳请,光绪帝于当年6月10号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并上呈慈禧太后,在得到慈禧太后的认可之下,这场维新变法运动才正式展开。
如此看来,慈禧太后对于这场变法运动是采取支持的态度。当然,这种支持并非完全放权于光绪帝。比如,当变法运动开展到了第五天时,慈禧要求光绪帝颁布了三道指令:
第一,罢免翁同龢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职务。
第二,对于官员的任用以及品级的调升都必须过问皇太后(即慈禧)
第三,任用慈禧心腹大臣荣禄担任直隶总督之职,掌握军政大权。
而从这三条来看,明显是慈禧担心光绪在变法的过程中将其权力夺取。所以,他在第一条中先是罢免了帝党中权力较大的翁同龢,即位除旧。在第二条中,又将官员任命之权揽于己身,断绝了光绪皇帝任用新贵培养自身势力的念头。而在第三条中,则是将至关重要的军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说这三条无一不体现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就她而言,无论如何变法,权力必须始终在自己手上,这是慈禧太后在支持光绪帝变法的基本前提。
显然,在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势力的掣肘之下,变法更本无力完全展开而是束手束脚,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改革,无论成功失败与否,变法者都是在掌握国家权力或者得到统治者的完全支持下才能开展。
而此次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导者虽然是光绪帝和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却是屡屡受到慈禧等顽固势力的刁难。如此一来,变法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变法者所掌握权力的多少,就目前来看,光绪帝所掌握的权力是显然不够的。
光绪帝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图夺取掌控朝野的绝对权力,比如起草密诏令康有为等人着手夺权之事,以及拉拢袁世凯通过政变的方式软禁慈禧太后,清君侧,复大权。这便是光绪皇帝对于慈禧太后做出的反击,也是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而这次权力争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政变,光绪帝和维新派人士在袁世凯的出卖之下以失败告终,六君子伏法而光绪帝则因此被软禁于瀛台。
上一篇:指甲里总有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