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青枯病的病理是什么?
病害,叶片,病菌青枯病的病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越冬,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果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睛发病重。一般连阴雨或降大雨后暴晴,土温随气温急剧回升引致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编辑
(1)选择抗病品种。
(2)与十字花科或麦类四年以上轮作。
(3)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灌一次,连灌2---3次!
(4)推广高畦种植,开好三沟,做到厢沟、叶沟和围沟相通,排灌方便,多施腐熟有机肥,做到氮、磷、钾配合使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培育壮苗,发病重的地块可采用嫁接防病。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然后在病穴处撒生石灰消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青枯病
1、病症特点
气温高(高于30℃)、湿度大,植株在两三穗花时候,防治难度高。2、微酸性土壤、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青枯病是细菌性的土传病害,病菌通过移栽苗子、雨水或灌溉水快速传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青枯病的病症是从上至下带绿萎焉,维管束变褐色。青枯病也是细菌性病害。一般是因为高温而引起的青枯病。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
农业防治
(1)采用无土、新土育苗.(2)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一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
2.物理防治
采用生物植保技术进行青枯病的防治。根据土壤以菌抑菌平衡原理,在作物青枯病发病初期追施爱益康植物疫苗可以叶面喷洒或冲施灌根,在使用之前,先把菌剂按照150倍稀释,浸种浸根让农作物沾上有益菌群
3.药剂防治
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青枯病特效办法,只能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药剂仅能控制病情,减轻危害.
(1)当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②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4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25%络氨铜500倍进行灌根,每株300—500克.③对田间发病株达80%以上,没有生产管理价值的进行毁种。
上一篇:种母老鸦柿用什么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