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讲谈《传习录》141:世间事必待学懂弄通后再来实践检验吗?
良知,的人,心学讲谈《传习录》141:世间事必待学懂弄通后再来实践检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讲谈《传习录》141:世间事必待学懂弄通后再来实践检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扬善抑恶是格物。
心学四句决很容易理解,单从字面我们也大体能够知晓心学的含义。唯一难解的,便是格物。
何为格物?我的理解是,格物其实就是致良知。
那么,又应该怎么来理解致良知呢?
要想深刻的来理解"致良知",我们首先又得知道什么是良知。
"知善知恶是良知"。
所以说良知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知善恶。知善恶方能明是非。明是非了,做事情也就知道对错了。
因此,"致良知"其实就是讲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之前,你首先要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那么怎么样来分辩对错呢?要拿出善与恶来比对,是非便自然明了了。简单的来说,致良知就是在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事先用善与恶来分出个是非来。
因此说,在心学当中,″良知″是第一重境界,却也是最重要的。"致良知"是心学的第二重境界。达到第二重境界的人,就能做到知行合一了。讲到这里,我们也便能理解知行合一的含义了:知善扬善,知恶抑恶便是知行合一。所以,放在心学里讲,知行合一绝对的不应该被理解为知一行一。
心学的第三重境界,就是心学的核心要义了:尊心而行。
"心″是什么?尊什么样的心?
在这一重境界,心学便不再以善恶来定论良知了,而是以“心″来判定是非。
我们都知道,善与恶的界线其实并非是截然分明的。它们因时因事因人而有所不同。到了这一重境界,基本修习心学的人都会重新来审视善与恶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来定义善与恶呢?我在以前的尚可网中给出过答案,只是对与错否还难下定论。
由"尊心而行″再进一步,便达到了心学的最高哲学的高度:心即理。
心即理,简单的来说就是心里怎么想的,你就去怎么做,这都是对的。
但是,修习心学,却是要一重一重进步的,断不可冒进。很多人修习心学,到最后却随心所欲的乱性,这就是因为冒进了,至少是第一重的知良知缺失了。以致于到了尊心而行的时候,心却还是坏的。
所以,王阳明要判断学生学没学到心学的精髓,是会要他到大街上转一圈,然后问他碰到了几个圣人?如果回答是碰到了几个圣人,那说明他只学到了皮毛,这种人最后亳无例外的都是乱性之人。只有回答满街皆圣人的学生才是知善致善之人,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心学。
实际上,《传习录》传下来的心学并不是一套系统的哲学体糸,我感觉至少是太冷统了,心学还需要后人不断的去完善,才能成系统,才能被大众所理解并接受。
最后,我试着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圣人:
知良知可谓圣人心。
致良知可谓圣人事。
知良知而又能致良知是谓知行合一,可称圣人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真理再真,再好,何以体现,挂在那里,谁会理会它。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就是说学习后经常地去实践,检验以至于形成习惯,这样的人具备成为老师(条件)了。而且真理不辨不明,因时因地而变化,这就可以调整行为和实践,调整后的行为实践能充实理论,于是理论与实践就可以进一深化,得到完善,并发展。这个观点可以换个说法,摸石头过河。比如练字,还比如我们国家进行的这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是!
首先,世间事没有可能在无实践的前提下真正“弄懂”。
其次,所谓无实践的前提下弄懂一件事,人无生而知之者,显然只有靠前人或别人的经验,但是,这经验本身就不一定准确。再者一个毫无相关认识的人,也不可能真正领会理解这经验。
最后,人的认识是一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习录》宗旨是:知行合一!
什么世间事:
必待学懂弄通后,
再来实践检验?
这种表述已经违反知行合一宗旨了,为什么?因为:必学懂;再实践,这就将知行分为二了。什么是合一呢?就是学中行动实践,实践中纠正调整再学习,学中有习(实践)行中有知、知中有行一也,不是叫你理论干坐和空想然后再去行动哪是支离破碎的行径一分为二了。
其实知行一也,所谓“知”不是知觉闻觉听觉的意思?而是行动实践后千真万确的真知这才叫知,不是假想与知觉和意想之觉知…所以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知行合一,如果概念懂了“知行为二”也没关系依然能合一,假如概念依旧混淆哪么凑合也跟着喊“知行合一”也没有用虽一实则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恐怖的两岁,如何进行正确引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