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为什么不等到“天下有变”时再北伐?
蜀汉,荆州,益州诸葛亮为什么不等到“天下有变”时再北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做为丞相,手握重兵,驻军在外,就会让朝廷恐惧的。有谋反的嫌疑。
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样是最安全的。另外几派势力都不敢妄动。
诸葛亮北伐,目的有三。一是真的成功了,那就是功高盖主,位加九锡。二是,北伐就解除了朝廷的顾虑,握兵权理所应当。三是,通过北伐,调动蜀过全员,既可除掉异已,又可扶持亲信。
果然,因为李严被废为庶民,廖立也是。蜀国的所有将士都必须听他调遣。
遗憾的是,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也是力量最强大的一次。可惜,诸葛亮心太急,急于扶持自己的弟子马谡,可惜小马没挑起这个担子,闪了诸葛亮的腰。第一次北伐失败。
此后诸葛亮北伐,就是老婆婆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最后一次北伐,走出秦岭就已经断粮了,只有屯田解决粮草,可怜至极。
这是因为,不得不北伐,不北伐就小命难保,成都家眷的小命难保。
只有北伐,才能落个为国尽忠的名。家人也能活命。
阿呆梦话,见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算是等到"天下有变”,诸葛亮北伐也难以成功。提出“天下有变"进行北伐(当然是全胜)是有条件的,这在《隆中对》中阐述得非常清楚。
不得不承认,《隆中对》是篇很好的设计书,短短数百字概括了当时天下大势,也阐述了将来的趋势,把到处流浪、空有理想漫无方向的刘备作了最佳设计安排,为他提出了一条建立霸业的最佳路线。诸葛亮自所以能在众多的古代杰出人物中达到封神的地位,有很大因素与他的《隆中对》有关。
那为什么刘备的霸业未实现?是设计出了问题还是执行违背了初衷呢?我们先看看《隆中对》原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隆中对》的要求,如果“天下有变"再进行北伐灭曹魏,起马要完备文中的三个条件。然而,这三个条件有的达到了,有的则完全失败。
一、以占据荆州为起步,再取天府之国益州,“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意思就是连荆州和益州作为基地而不得别人染指。这一点在刘备巅峰期基本上做到了。赤壁之战后刘备战据了荆州大部,然后西进迫降刘璋取益州,逼走张鲁后战败曹军而占据汉中,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第一阶段。
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在与西、南各地方民族建立良好关系上,诸葛亮费了很大的精力,其中七擒孟获就是典型一例,保证了北伐时无后顾之忧,周边有个和平的大环境。诸葛亮恩威并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这是外交内政的一个大方针。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拥有最大的势力,所以联手东吴共同抗曹是最佳选择。内修政理诸葛亮是理手行家,此时结好东吴对于据守荆州的关羽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一手好牌让关羽打了个稀烂。
《隆中对》指明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后,一旦天下有变,则荆州派一上将出兵宛、洛(南阳和洛阳),益州兵出秦川,两路进攻讨伐曹魏,则霸业可成。 然而关羽镇守荆州,违背了《出师表》的设计,破坏了蜀吴联盟,甚至东吴主动示好,以孙权之子娶关羽之女,如此好的即结盟又结亲的机会却被关羽的傲慢无礼给毁掉了,让东吴十分仇视。后来造成了东吴与曹魏勾结,沿江从后方突袭荆州,关羽败亡,荆州为东吴所有。
失去了荆州,刘备仅存益州一地。《出师表》设计的后半部分已名存实亡,荆州都没了,何来派一上将出兵宛、洛?即便是天下有变,如曹操死曹丕新即位时、曹丕灭汉称帝时,这都属于天下有变,蜀汉都不可能起兵灭魏,反而自身难保。至此以后,蜀汉经历了以弱小抗强权,以征战求自保的几十年的苦逼日子,直至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是很多人对诸葛亮北伐的误解了。诸葛亮北伐,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并不是《隆中对》中所说的那个克复中原的北伐,而是为了给真正的北伐打基础,也就是重新恢复《隆中对》中北伐的基础“兼跨二州”。
诸葛亮北伐方针,也就是隆中对中所说的: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所以,北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兼跨荆、益州”,第二个才是“天下有变”。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兼跨二州这个条件,无论怎么打,都只能孤军深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案例,孤军深入,最后一败而亡。
赤壁之战后,刘备一度接近拥有“兼跨荆、益”的条件。他以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借此迅速夺下荆南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又向东吴借南郡以发展,再加上本在江夏郡就有部分领地,荆州七个郡一下占了五个半,有绝对优势。再进一步夺下了益州,更是不可一世。横跨荆、益的目标达成。虽然后来因为东吴讨要南郡,刘备又面临曹操派张郃攻打益州,不得已划了荆州东部的长沙、桂阳二郡给东吴,并完全从江夏退出。自己只保留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郡。虽然失去了两个郡,却至少还保证仍然能兼跨两州。
上一篇:焦作有上自习去的好地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