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茶陵县环卫车采购(茶陵县人民)
安平,城镇化,龙潭茶陵县环卫车采购(茶陵县人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茶陵县环卫车采购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茶陵县环卫车采购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借此推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之一,其实施有利于振兴乡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驱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接合部,湖南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半月谈记者在湖南常驻20余年,一直跟踪多个乡镇城镇化的发展轨迹。从人口流出、发展缓慢转变为人口回流、走向繁荣,中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拐点”是否近了?如何乘势而为?成为值得思考的命题。
上篇:就近城镇化“拐点”近了?
秋季,湖南各县学生人数持续增加。
娄底市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卫红清楚记得,1997年他到这所学校当老师时,全校学生500余人,2005年他任校长时刚过1000人,而2018年已超过1800人。他说,生源增长,有乡村小学撤并因素,但更多是因为“城镇化扩张,外来务工、做生意的多了”。
会同是湖南一个30多万人的县,2018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县城小学生入学人数比幼儿园结业人数多了200多,其中大部分是从外地回流。当地教育局分析,部分在外务工者回乡,以及本县教育质量较高、教育成本低,是生源回流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加近8000人。当地部门人士介绍,不少是外地回流的。
这是人口回流推动就近城镇化的一个信号。
拐点近了?人口回流有加速之势
2017年7月,吴整萍结束多年在广东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湘西花垣县。花垣苗绣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站发起“让妈妈回家”文化扶贫项目,成立合作社,既为女性创造乡土就业机会,也避免苗绣传承“断代”的危险。在湘西州首府吉首市,有1/5的返乡妈妈和留守妇女从事苗绣。
湖南全省许多县乡出现的“妈妈回家热”,是外出人员持续回流的一个标志性动向。
2018年5月,湘粤桂交界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从广东迁来的五月天服饰有限公司车间内,4条生产线上30余名工人正忙碌着。当天是赶集日,不时有好奇的农民前来车间探访。
盘进英坐在一台缝纫机旁,对一件上衣做最后加工。虽然进厂才3个月,但厂长表扬她“上手很快”。在服装厂,“生手”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熟手”能达到3000多元。
39岁的盘进英,家在码市镇田沟村,之前曾在广州打工,也进过服装厂,从事边缘工种。
2015年以来,江华县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40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乡村开设工厂,吸纳带动9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盘进英这样的回乡女工。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相邻沿海地区大省,湖南一直是农民工输出大省。2018年,湖南省农村转移就业1558万人,跨省务工人员1000多万,其中70%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有500万人直接从事以制造业普工岗位为主的第二产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沿海不少出口型企业受到影响,而身在中部的湖南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迎来一个较快增长时期,到沿海务工的人开始有所回流。
东部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接壤广东的湖南享受了产业转移“地利”。据湖南省消息,近5年,湖南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000个,投资总额近1.7万亿元,每年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这些转移企业,成了带动人口回流的生力军,推动湖南的就近城镇化。
人口回流现象,不唯湖南,在中部多个省份都已出现。湖北省统计局人口处2018年年初分析,随着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提升,对就业人员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出人员持续回流。2017年,全省流动人口近650万人,其中流入人口为157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流出人口491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安徽省统计局研究表明,从2013年开始,尽管人数不多,安徽出现外出人口回流。
这些迁徙人群,有的流向省会城市、地级市,也有许多就近留在县城、小镇。
拐点近了?一批“非典型”城镇欣欣向荣
长沙周边,近年涌现出大批旅游小镇、康养小镇、特色产业小镇;绝大部分县城城区面积拓展,人口增加。如果说,长沙这些城郊型小城镇的发展,得益于省会发展,县城人气增加得益于系当地中心所在,那么,离省会较远、非县城所在的“非典型”小城镇所呈现的繁荣,则值得考量。
一条街,两排房——这是2000年记者到湖南新宁县高桥镇调查时看到的集镇形态。2016年记者重访时,镇上延伸了几条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店铺众多,人流不息。高耸的混凝土长臂架泵车和挖土机随处可见,城镇建设热火朝天。现在的高桥镇,有各类商铺和企业400余家,成了新宁西北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镇居民也增加到1万余人。高桥由一个普通平淡的乡村小集镇,正朝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城镇转轨。
湖南溆浦县龙潭镇的名气不小,正式建制历史达千年,镇人口3万人,为周边5县市的中心城镇。然而,多年来,龙潭镇经济发展缓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样的条件,别说吸引人,就是留住人都难。”当地人怨叹。2016年始,龙潭镇开始变样,道路硬化,铺设了下水排污管道,晚上有着龙潭特色的路灯灯火璀璨。第一次修建了坚固河堤,还建设了沿河风光带。多年构想的集商业和住宅为一体的农贸市场破土动工,中心城区综合提质改造迎来飞跃。
“真的变了,这两年的变化要赛过20年!”龙潭当地宾馆老板钟静芳感慨。
双峰县青树坪镇,由于城镇发展迅猛,土地出让价格已与县城持平。人气之旺、城镇之火,从节会之多之旺也可以感受出来。2018年下半年,这里依托新开业不久的农贸市场,举行首个农民丰收节暨淮山文化艺术节。2017年,相继举办了往往只在县城甚至地级市举办的节会活动,比如全县(湘中)农特产品博览会暨电商扶贫论坛、2017世界旅游小姐大赛娄底赛区颁奖群星演唱会等。
码市镇山岭纵横,在20世纪90年代被列入湖南省改革开放试点镇,随着国家推出生态政策限制林木砍伐,木材产业陷入低谷,单一的产业经济也使得码市镇的发展变得迟缓。经过10多年的沉寂,码市镇近年重现活力。
“这几年,码市镇街宽了,楼高了,街道干净了,酒店和超市都有了,有了城市的味道。”当地人这样说。
围绕着镇新建的两个房地产项目金龙商业城和景熙家园如今大部分已竣工。其中金龙商业城2012年一期交楼216套,全部卖完,现在的入住率达90%。二期400套如今还剩20多套,销售可观。
“房价比较便宜,一期均价是1800元,买主九成是码市镇村里人。二期均价2400元,大部分也是码市镇本地人,但还吸引了5%的广东人过来买房。”金龙商业城销售顾问严艳苗说。
拐点近了?历史机遇期正在来临
近年来,国家推出中西部就近城镇化战略,中部各省多县都有“全国重点镇”获批,一批“特色小镇”建设也获国家支持。包括湖南在内的多个中部省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成为高铁十字交叉省份,有利于推动就近城镇化。人口众多的中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需求是大规模潜在的,只要被激发,就会显现惊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