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猪场出现问题,“清场”还是“拔牙”好?
猪场,猪瘟,非洲猪场出现问题,“清场”还是“拔牙”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猪场出现问题,“清场”还是“拔牙”好?
非瘟背景下,猪出现问题,到底是“清场”减少损失,还是“拔牙”保存一部分猪?哪个利益更大?
一、非洲猪瘟阳性确诊的处理办法
首先,养猪朋友们我们需要知道,非洲猪瘟是重大烈性传染病,“拔牙”是一种违法行为,发现非洲猪瘟或者疑似非洲猪瘟,需要上报相关部门,然后采样送到国家检测部门确诊,如果是阳性,是要针对本场猪群进行扑杀,国家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偿,然后对于周边三公里以内猪场检测,阳性猪场也是要进行扑杀的,阴性猪场可以继续饲养。
二、什么叫“拔牙”呢?
“拔牙”最早是在2019年2月份在郑州召开的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大会上,丹麦和俄罗斯的养猪专家到国内,按照国外的理论和操作措施,讲的关于非洲猪瘟阳性猪场的定点清除策略,熟成“拔牙”,是通过结合生物安全还有检测对于猪场非洲猪瘟阳性的猪进行淘汰,从而减少阳性猪排毒,保育猪场阴性猪场,最终达到稳定的目的。
三、“拔牙”的真正效果
根据国外的案例和国内流传的信息得到的结论,很多猪场在不明原因出现猪场死亡的情况下,进行拔牙,尤其2018年大多数猪场以失败而告终,少数猪场剩余的母猪最终也有二次发病的,其效果并不理想。
四、“拔牙”失败的原因
结合外文资料,简单针对“拔牙”失败的原因做一下分析和解读:
确诊阳性时间太晚:真正意义的拔牙,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测,按照非洲猪瘟的发病规律,一般在感染后3天左右唾液排毒,就可以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收集的唾液中检测到病毒阳性。但是大多数猪场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拔牙,这样就需要在感染后5-7天,猪群出现高烧、厌食时拔牙,其实已经排毒2-3天的时间,增加了阴性猪的感染风险。处理措施不到位:猪场“拔牙”生物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例如发病猪或者死猪是如何抬出去猪舍的,是直接拖出去还是拉出去,在拉出去的过程中走廊如何避免其他猪的接触感染。发病猪是隔离还是直接淘汰还是扑杀?扑杀后猪尸体的处理,掩埋还是焚烧,掩埋的深度会不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暴露或者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猪场管理者执行不彻底:要想“拔牙”彻底,必须要有执行力和决心,如果还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观察是否发病,是否真的是感染,那就一定影响 "拔牙"的执行。五、猪场正确防控非洲猪瘟的策略
非洲猪瘟不可以治疗,也不允许治疗,目前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只能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进入猪场的机会,如车辆、人员、疑似猪的管控。通过消毒,减少病毒在猪场的大量繁殖。同时通过增加猪群营养,加强猪群保健,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来防控非洲猪瘟。
《猪业前沿》持续为养猪人答疑解难、定期分享养猪新闻、疫病综合分析,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瘟背景下,猪出现问题,到底是“清场”减少损失还是“拔牙”保存一部分猪?哪个利益更大呢?这的确是一个特头痛,特纠结的事情,清场吧?觉得太可惜,心痛。拔牙吧?又怕感染最终还是要走上全部扑杀这条路。下面我就讲讲我妹妹的亲身经历
他家从事养猪行业15年之久,存栏量最多时500多头,母猪20多头都是自繁自养 。猪场也是设在山边,离得最近的别人家猪场也是在两公里以外。自从猪瘟在湖南发生以来,在学校上学的孩子都没让他回养殖场的那个家,怕传播啊。在猪瘟还没有传过来的时候就把那些可以出栏的育肥猪统统卖掉。不敢留啊,万一真过来的话损失就不是一点点。留了80几头100斤以下的正常养着,可是,怎么的小心翼翼怎么的左防又防,猪瘟还是来啦。一开始是个别的猪不吃食,发烧,随后两只三只……原本也想着看能不能留下来一些。就在7月初整个猪场的所有猪已扑杀完
其实一旦猪场中某头猪出现非洲猪瘟感染,其他更多的猪可能已经处于潜伏期,病原已经在猪群中传播开来。期待用“拔牙式”来清除,其实是除不掉的,只会把“满口牙”都拔光。并且,如果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不上报是违法的。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所以,“拔牙式”控制方法不仅无效,更是违法的,不建议使用。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
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 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所以一旦发现必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那么,我们回到本身的问题来,算笔账,与其担惊受怕,无谓的浪费饲料成本,在已经感染的状况下,不如尽早上报扑杀,就这疫病目前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只能把心放宽,调整心态,期待疫苗早日面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国家防控非瘟政策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不再实行大面积的扑杀政策和允许猪场进行自检非瘟,这就为猪场实行“拔牙”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我们在市场大量拜访发现,许多猪场尽管实行了“拔牙”,但结果却千差万别,部分猪场成功控制大群,而有的猪场“拔牙”之后则是此起彼伏,最终“拔牙”失败,那么决定猪场“拔牙”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结合笔者的处理经验,我们总结了五大关键影响因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