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吐蕃,他的,长安历史上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于唐军防守反击得力,叛兵没有捞到好处,就退兵了。
不甘心的固仆怀恩又联合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队达数十万。又来进犯。唐朝又派郭子仪统兵抗击。固仆怀恩病死后,吐蕃名将尚结赞指挥十万骑兵到达奉天。遭到唐军名将浑臧的二百骑兵的攻击。吐蕃损失惨重,尚结赞恼羞成怒,怒攻奉天200余次。不见胜负。此时天降大雨,对平地扎营的吐蕃军队无疑是一场灾难。他们就一边撤退一边抢劫。唐军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吐蕃在半路上碰到了回纥部队,他们又走到一起。再来攻打奉天。郭子仪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说服了回纥。回纥本来就同郭子仪一起战斗过,平定\"安史之乱\",立有大功的。他们听说郭子仪还在,就要求郭子仪亲自去回纥大营面谈。结果郭子仪一个人去了。回纥首领药葛罗伯等人一看,惊讶不己。立即道歉,并表示一起攻打吐蕃。双方结盟,郭子仪送了3000匹彩绢给他们,大家都非常高兴,吐蕃一听这消息,马上就逃跑了。
郭子仪功名显赫,寿高八十五岁。传说他诞辰之日,七子八婿及朝廷祝寿之臣,把笏板放满一床。故称\"满床笏\"。可见他的为人为臣之道,深得上下尊崇。
病逝之后,唐德宗旨令群臣吊唁。谥号\".忠武\"。一代忠臣,名至实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戏曲“打金枝”
汾阳王郭子仪大寿,但是他的小儿媳妇升平公主自恃高贵,不去拜寿。小儿郭暧一怒之下打了公主,公主向皇帝告了御状,郭子仪则绑缚郭暧向皇帝请罪,最后这场家庭闹剧以皇帝原谅了郭暧,郭暧小两口和好如初完美结局。
相信对戏剧稍有了解的读者对上面的剧情会比较熟悉,这是我国传统戏剧中著名曲目《打金枝》,有晋剧、豫剧、淮剧等多种版本,里面涉及的主人公也是本文要提及的主要人物——郭子仪。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公元755年,还在杨贵妃温柔乡中醉生梦死“不上朝”的唐玄宗,被“胡儿”安禄山等人发动的“安史之乱”所惊醒,自此,唐朝这个承平日久、盛极一时的庞然大物陷入了兵连祸结的战乱年代,唐玄宗携带自己的宫眷开始了流亡政府的生涯。
还在守孝的郭子仪被夺情诏回,封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部兵马讨伐叛逆。郭子仪率兵出单于府,收静边军,斩首逆贼将领周万顷。
在河曲,击败大同军使高秀岩,收复云中(今大同)。
会同李光弼收复河北常山,转战井陉、行唐、沙河,斩杀史思明部数万人。
在嘉山,破贼联军,斩首4万,生擒5000。
叛军在陈涛重挫唐军,诱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数万欲迫行在,郭子仪联合回纥首领葛逻支打破贼军,斩首数万,再平河曲。
在潼关,破贼将崔乾祐。紧接着克复蒲州、陕郡永丰仓。
在清渠,与安守忠交战失利,退守武功。
长安城下,追随广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打破贼军,收复长安。
757年,破陕州贼众,兵出山西,收复东都洛阳。
758年,在黄河擒获安守忠。同年与李光弼一道,在宦官鱼朝恩的统摄下讨伐安庆绪。
在获嘉、卫州、相州连挫叛军,贼首安庆绪困守孤城,粮草殆尽,城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次年二月,史思明救援相州,唐军败。
763年,安史之乱甫定,吐蕃又来凑热闹,都城长安再度失陷,官员、百姓纷纷逃亡。郭子仪巧设计谋,赶走了占领长安的吐蕃军队。
764到773年的十年时间,郭子仪又肩负消灭吐蕃叛乱的重任,战果颇丰。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为风雨飘摇、濒临灭亡的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唐朝有着再生再造的功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历史魔咒
郭子仪享年85岁,朝廷追授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而且郭子仪的子嗣兴旺,又和皇家结亲。史书中记载“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郭子仪享受到的殊遇和前面列举的那几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郭子仪的宦海沉浮
郭子仪在军事上身经百战,可谓常胜将军,几乎没有败绩。与此相对的是,他的仕途经过了起起落落,遭到过权贵乃至皇帝的猜疑。
759年的相州失败,由于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功劳,将这次失败的责任全都推给了郭子仪,郭子仪兵权被夺。
次年唐肃宗本来要委派郭子仪率军攻取邠宁、朔方、大同、横野,然后再取范阳,但鱼朝恩担心郭子仪再掌兵权,对此次计划百般阻挠,郭子仪也失去了这次机会。
直到761年,贼势又盛,在此不得已的情况下,朝廷才决定由郭子仪带兵平乱。然而不久之后,宦官程元振又屡进谗言,郭子仪的兵马副元帅再次被褫夺。
唐史臣裴垍说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这话说的有些过,事实上郭子在充满阴谋和勾心斗角的宦海中仪也曾几度沉浮,也曾遭到皇帝猜忌,但是他并没有被“淹死”,而是实现了平稳靠岸着陆,为什么呢?
在郭子仪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具有一种道家的智慧和气质,这种特点究竟是其天赋使然还是后天修养所致,我们不得而知。
郭子仪被“夺情”,他毫无怨言,率兵出征。两次被夺去兵权,郭子仪只是默默接受这个现实,即使遭到鱼朝恩的诬陷也没有向皇帝辩解。两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也被宦官所阻挠破坏,郭子仪依旧默默接受,没有据理力争。但是朝廷一旦需要他的时候,他又义无反顾的出山,甚至随从只有20骑的时候依旧舍身忘死,拯救国家黎民于危亡。
吐蕃入侵长安的那年,唐代宗仓皇出逃,郭子仪收拾散军勤王,遇到叛将王献忠,王献忠对郭子仪说“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此说见于《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九》,《旧唐书》《新唐书》未见此说)。但是郭子仪并没有搭这茬。
其实,按照郭子仪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实力和威望取李唐而代之。但是郭子仪选择了忠于朝廷。
郭子仪这种顺其自然,“退其身而身先”的道家智慧,让他实现了“保身、全性”。前面说的文种,帮助勾践复国后,迅速在政见上和勾践产生了不合,招致杀身之祸;韩信自觉有功于汉,感觉得不偿失,起了二心,招致杀身之祸;蓝玉、胡惟庸企图撼动皇权,招致杀身之祸。
上一篇:为什么穿裙子总显矮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