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磨合期的新车一周开一次可以吗?
磨合期,新车,汽车磨合期的新车一周开一次可以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磨合期的新车一周开一次可以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频率有点低,不会有啥影响 ,过了磨合期,只要每周能开一次就行,影响不大。
磨合期一般指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
现代多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组织内部运作的互相熟悉适应的时间段,也用于形容感情及婚姻开始,互相间接触熟悉的阶段。
磨合也叫走合。 汽车磨合期是指新车或大修后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1500公里,这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
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汽车磨合的优劣,对车的寿命、安全性、经济性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顺利度过磨合期对车辆今后是否耐用、毛病多少、油耗高低、动力足与否等等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磨合期间的驾车与过磨合期后的驾车有着一些不同,注意这些不同,是保证顺利度过磨合期的关键。
预热
冷启动时,最好等水温预热到40℃以上再起步。起步时应轻踩慢抬离合器和加速踏板,并选择良好的路面行驶。停车时候也不要轰油门。
控制
处于磨合期的车,一定要控制好驾车的速度,不能速度太高,时速最好控制在50~80公里/时。在开过1500公里后可逐渐把转速和车速提高到车辆允许的最高速度,而且不要用力踩油门,以保证活塞、气缸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部件在缓和的状态下提高负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频率有点低,不会有啥影响 ,过了磨合期,只要每周能开一次就行,影响不大。
磨合期一般指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
现代多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组织内部运作的互相熟悉适应的时间段,也用于形容感情及婚姻开始,互相间接触熟悉的阶段。
磨合也叫走合。 汽车磨合期是指新车或大修后的初驶阶段,一般为1000~1500公里,这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里程。
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汽车磨合的优劣,对车的寿命、安全性、经济性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顺利度过磨合期对车辆今后是否耐用、毛病多少、油耗高低、动力足与否等等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磨合期间的驾车与过磨合期后的驾车有着一些不同,注意这些不同,是保证顺利度过磨合期的关键。
预热
冷启动时,最好等水温预热到40℃以上再起步。起步时应轻踩慢抬离合器和加速踏板,并选择良好的路面行驶。停车时候也不要轰油门。
控制
处于磨合期的车,一定要控制好驾车的速度,不能速度太高,时速最好控制在50~80公里/时。在开过1500公里后可逐渐把转速和车速提高到车辆允许的最高速度,而且不要用力踩油门,以保证活塞、气缸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部件在缓和的状态下提高负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起动热一下车,但怠速时间不建议太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建议多开几次,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磨合的好,用的早,自己也舒心。只要是自己的,刚开始怎么开都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自己刚买的新车是有很多讲究的,尤其是大家所说的那一段“磨合期”尤其要注意。所谓的新车磨合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老观念了,以前的造车工艺还比较落后,零配件表面的精细程度也不够高,所以新车在出厂以后仍需要度过一段磨合期,而且新车磨合期间要注意最好不要长时间高速行驶,大脚加油,急刹车等操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的造车工艺和十几年前肯定是无法同日而语的,而且无论是技术还是造车质量的把控上也更加严格,发动机在出厂前都会进行试运行,也就是说磨合这个过程。
但是向问题所提到的新车买回来没多久,而且很少行驶我是这么理解的:
汽车从来不是开坏的,而是放坏的,道上跑的出租车那个不跑个十万二十万公里,如果是长期停放的汽车,都会有那些影响:
1.电瓶;电瓶的正常使用寿命车辆就得常开,闲置新车就相当于慢性自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会给电瓶充电,如果长期不开,电瓶没了充电源,却还要给防盗器等电子设备供电,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亏电,导致车辆发动不起来。车辆每天都正常行驶,电瓶可以用三四年,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开的话,电瓶就容易出问题。
2.机油乳化变质;机油长期不工作容易变质,产生凝固物,导致发动机积碳,润滑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酸性物质还会对机件造成一定的腐蚀。
还有对汽车轮胎、雨刮器等橡胶制品长期不动,其胶质会变松,影响性能。 至于轮胎,汽车停驶后,汽车重量由4个轮胎接触地面的部位承受,从而造成接触部位受压而收缩变形。汽车停驶时间越长,变形部位越不易恢复,使轮胎四周的重量分布发生变化,滚动半径不均匀,造成轮胎不平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