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贾政和王夫人是贾府实际掌权者,但二人在书中却形象不佳,如何评价这对夫妇?
宝玉,王夫人,的人贾政和王夫人是贾府实际掌权者,但二人在书中却形象不佳,如何评价这对夫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通观整部书,贾政在治家上无为,对子孙除了打便是压。王夫人掌握实权,除了逼死金川,害死晴雯,抄家外一无所为,曹雪芹为什么这样评价这夫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政和王夫人作为贾家的统治者他们没做什么好事,贾政庸碌无为,做官没什么政绩。贾政、贾赦、贾敬到贾琏、贾珍他们象征着贾府一代不如一代。跟贾政比起来王夫人就凶狠了许多,她手上沾满了鲜血。
贾政为人还算正直,可做官却比较糊涂
,没有一点点政绩。他恪守着封建统治者的道德规范并把它强加给宝玉。我个人觉得贾政也不全是缺点,他的一些做法我还是很认可的。一提起他打宝玉大家总觉得贾政过于凶狠,而我觉得他打的对。(我认为的是他打宝玉的原因对,他只不过是错怪了宝玉而已)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犯了错连基本的批评都没有。贾政打宝玉时他也痛心可根本没人理解他,他的母亲妻子都埋怨他。在贾政眼里一个逆子不要也罢,(对待犯错的孩子的确应该惩罚,但得先搞清楚是不是他做的。)现在的父母要是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有些孩子也不会无法无天。
王夫人只爱自己的儿子,不把丫鬟当人。晴雯和金钏的死跟他有很大关系。
先说说金钏的死。王夫人看见宝玉和金钏说悄悄话就认定金钏勾引宝玉,她说宝玉被金钏这个贱人带坏了。金钏忍受不了这种侮辱毅然投井而死。王夫人倒没有想弄死金钏,但她不尊重金钏的行为使得金钏自尽。金钏的死除了跟王夫人有关还跟当时的封建制度有关。可以说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害,是罪恶的封建制度结束了金钏的命。
除了金钏的死,晴雯的死也跟王夫人有莫大的关系。其实王夫人早就看晴雯不爽了,王保善家的的挑唆只不过是王夫人整治晴雯的借口而已。王夫人觉得晴雯长得标志就认为晴雯很妖艳,她进而主观臆断晴雯勾引宝玉。王夫人以此为借口赶走了晴雯,晴雯回家后就病了,嫂子也不好好照顾她,不就晴雯就带着怨恨离去了。王夫人作为贾府统治者之一,她完全不把丫鬟当人漠视她们的生命,她是刽子手。
贾政、王夫人之类他们都是那种攫取底层人民的鲜血生活的统治者,他们的形象自然不会好到哪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整部书中对贾政和王夫人,夫妻二人着墨并不多。虽然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章节的表述,大概可以了解一下二人的性格特点。首先说一下贾政,由于哥哥贾赦不是一个能扛事的主,贾家上对皇帝国戚,王侯贵胄方方面面的事都由他来应对。对外他是一个勤勉听话的好臣子,好同僚,好领导。对内他是一好儿子,好丈夫,又是严肃的父亲,慈祥的舅舅,不苟言笑的主子。他温良恭顺地迎合着母亲,生怕惹到母亲不高兴。他也尽量听从王夫人的意见,但他无法容忍儿子的不着调,虽然他很爱儿子,也为儿子的一些过人之处感到得意,走科举光门第,是他对儿子的最大希望。因此他很累,也孤独,当然未免显的有点固执甚至无情。贾政的正室妻子王夫人,来自名门大家。其哥王子腾当朝四梁八柱级人物,娘家实力甚至超过婆家。王夫人是这个豪门大宅的实际当家人。对上秉承孝道对婆婆十分恭顺,基于婆婆是个有主见比较强势的人。她把当家的权利让给,特会讨婆婆欢心的人,也就是她的侄女王熙凤。自己坐在慕后把关指点着凤丫头。仍然掌控着调和着家族上上下下的关系。她爱自己的子女,女儿元春进宫是莫大的荣誉,也是莫大悲哀。看得出她女儿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快乐。这也许就是命。大儿子宝珠死后,她对儿媳李纨和孙子贾兰十分关心照顾。她最疼爱最放心不下的是小儿子宝玉,她希望儿子走科举的路,希望儿努力又怕儿子劳累。伴随儿子长大。她越来担心儿子被别人教坏,时常和儿子身边最稳妥的丫头,保持勾通联系,时时了解儿子最新信息。当她觉得某些人,会对儿子的未来造成不好的影响,她会果断出手给于打击。宝玉的婚事尤让她操心。她倾心自己妹妹的女儿宝钗。宝钗几近完美;家庭人品都很难得,且知根知底。相比之下黛玉就难让她满意:太柔弱娇气,是个难伺候的主。到时候还不把人累死。儿子老太太都喜欢黛玉,这事还要相机而动。总之王夫人是个封建大家庭里,谦和隐忍懂得照顾别人面子,又绝不会因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她不会惹婆婆和自己丈夫不快,知道给她们身边人面子和照顾,不失大礼不失体面。对待下人的管理宽严相济,既不能让外人觉得自己这个家族,对待下人苛刻。又不能让这些丫头老妈小厮放纵不拘。然而夫妻二人的关系却让人难解。二人表面上非常和谐融洽,王夫人心里有事似乎爱和妹妹薛姨妈唠唠。贾政则多向如夫人赵氏处歇息。这也许就是所谓夫妻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政与王夫人各义执家。实际贾母拿权,象慈禧那样误国,皇上难以施政受窝囊气,加之贾政愚忠,导致国当不国,家当不家。最终分崩离息,一败涂地。复水难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贾政这个人。
正如题主所说,每次提起他,总会让人想到他对宝玉的暴打和平时的严苛。打宝玉那回,嫌两个小厮不给力直接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狠盖了三四十下。这个画面感十分强烈,简直就成了后来贾政的标签;平时对宝玉的态度也不是喝就是命,再不就是冷笑。宝玉一听到父亲叫他就会害怕,好几次正在兴头上,被人吓唬说你父亲叫你呢,宝玉都吓得立刻不自在了。就像贾母说的,宝玉被他父亲吓破了胆。这样的严父形象不管是不是贾府家风:我们看见贾蓉被他父亲贾珍命人往脸上啐吐沫;看见贾琏因为扇子被他父亲贾赦打破了脸;通过赖嬷嬷述说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父亲在小时候被打得更厉害,都会让人反感和厌恶。
上一篇:大家怎么学英语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