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暑假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吗?这就叫长见识吗?
孩子,暑假,旅行暑假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吗?这就叫长见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暑假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吗?这就叫长见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暑假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长见识,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告诉你:旅行收获的还有更多。
一、在旅行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暑假和孩子一起去体验了一把冰雪世界,真正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这种亲身经历在书本中是无法获取的。夏天知道热,而冬天感受到冷,同一时间的极冷极热的感觉,不出门在家里怎能体验到?
二、暑假外出旅行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反作用于学习
旅行对孩子写作文的帮助非常大,一趟旅行,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写起来也“言之有物”,特别是对于一些写实派的孩子,帮助更大,如果你家孩子作文不会写,那就带他去旅行吧!
曾经带孩子去花果山旅游,有一天孩子的语文老师问我是不是去花果山玩了,我纳闷的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说,最近我闺女写作文的时候,话题都是在花果山旅游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猴子抢夺游客食物的那一段描写的极其生动,没有亲身经历,怎么能写的如此栩栩如生。
三、有目的旅行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还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清华大学校园里旅游,从西门经清华园步行到南门,孩子的感慨就是:“清华大学真大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考清华大学!”暂且不说孩子未来是否能考上清华,至少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而梦想是第一原动力,孩子有了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强于任何大人磨破嘴皮的说教!
四、全家一起旅行,共同的经历增进亲子感情
出门在外,家长是孩子唯一熟悉的人,共同经历一些事情,有共同语言,增加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重要,关键时刻只有亲人是自己最信赖的依靠。
暑假旅行不仅仅有上面所说的益处,还有就是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感受手机以外的大千世界,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强于任何干巴巴的说教,还等什么呢?趁着暑假还没结束,赶快带孩子出发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暑假,我带着女儿从我所在的北方城市国际庄,过江西南昌、贵州贵阳、到昆明、大理,跨越了三个省,四个城市。
说明一点,这次出门旅行,首先是我的意愿,因为国际庄实在太热了。女儿根本没有参加意见,她这个年龄段,每天想到的只是去游乐场玩,旅行?根本没概念。
如果一定要把带孩子旅行和让孩子长见识联系在一起,一定不是划等号关系。“长见识”我感觉最容易划等号的是“长知识”,而旅行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1、不能成为父母之间炫耀的资本。一到假期了,家长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暑假你家准备带孩子去哪里玩?”这句问话背后暗含的意思:
“你家玩不玩得起?”
“你家去什么地方玩?能出去玩多长时间?”
如果带孩子旅游成为父母之间炫耀的话题,必定影响孩子。那么旅行真正的意义孩子可能反而会忽略。
2、带孩子旅行重在孩子的体验。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并不能叫做旅行,只能叫做打卡。每个地点都匆匆忙忙,孩子哪里来的体验?
我们的人生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体验组成的么?体验需要慢慢节奏,深入的感受当地的美景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当你着急的要赶往下一个景点时,他可能对地上的一个石子感兴趣了,蹲在地上半天不起来。
这个时候,尊重孩子,耐心等待孩子,这样的旅行对于孩子来说,才算是有意义的。
这次去庐山玩,除了凉爽,能避暑,还有很多领导人的居住建筑。而4岁半的女儿对这个丝毫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动物造型的糖人和一个小广场地上的玻璃珠。
在刚进美庐的门口,看到了粘糖人,兴奋的跑过去,要了一个蝴蝶。格外珍惜的一点一点的舔着吃,说是不能弄坏了它的翅膀。后来爸爸咬了一口,把翅膀咬断了,立马哭着“你给我弄完整,成为原来的样子。”后明白蝴蝶恢复不了原状后:“我不要了,我要重新买一个。”最后又返回到大门口,重新买了一个小兔子造型的。
到小广场上,孩子对于庐山的景色不敢兴趣,对地上的玻璃珠研究了半天,想撬开一个带回家。
这时候很多人都会说:粘糖人和玻璃珠哪里都有,孩子关注点在这里,岂不是白出去了?
我认为并不是啊!粘糖人和玻璃珠本身是庐山的一部分,只不过孩子的关注点和成人本来就不同,脑回路也不同。哪怕她的关注点在粘糖人上,但以后回忆起来,她会说“我在庐山上也看到过一个粘糖人的。”
还记得在贵阳黔灵山公园,我和女儿冒雨前行。在走到麒麟洞外边一个台阶旁时,因为下雨,台阶已经不能走路,反而成为了一道美景。然而在女儿眼里,它就是大自然天然的游乐场,挽起裤腿玩的不亦乐乎,最后鞋子、裤子和内裤全都湿了,开始回酒店换衣服。
现在成人的角度来看,这次旅行,只看了连四分之一不到的景色,实在遗憾。但对于女儿来说,这次旅行相当快乐!她体验到了在北方城市不曾有的大雨过后台阶如一层层小瀑布似的玩水。这样的玩水对女儿以后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不得而知,但是一定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旅行不是“教”孩子知识。很多家长在旅行时,看到动物、植物、建筑等都会指给孩子看,给孩子解说。旅行时“教”孩子知识,就含有“奴役”的意味。奴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习性。
比如在旅行中,你看到孩子立在一颗植物前面,立刻告诉孩子这棵植物名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等。也许孩子立在那里关注植物,根本就是在观察一个小瓢虫,甚至可能是一片叶子被虫子咬过的洞,你的滔滔不绝反而打扰了孩子。
带着孩子去旅行,更像是牵着蜗牛在散步。放慢节奏,等待孩子,慢慢体会每个地方不同的人文和景观。即使因为时间的原因,原本计划的旅行景点没有参观,成为一种遗憾,那也是一种美好。因为,给了下次再来这个地方一个充足的理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