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孩子,孩子们,阶段据说作文辅导机构都有套自己的教材,老师教学也只是一板一眼,孩子思考的机会少,大家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根据梳理出来的信息关系,确立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向,也就是立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写作意向的基础上,还要形成写作的体系、框架和结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写作提纲。
写得有思想、有价值。这一个阶段其实是训练孩子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深邃的目光和思想认识。要学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现象、表象的信息,用是什么的问题来提问思考。分析问题就是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目的、目标、本质等,用为什么来提问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步骤、程序、流程等,用怎么办、如何做等问题来思考。
这一训练,至少要从初中以上的孩子来进行训练,太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这种方式方法。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提问题,刺激孩子们的大脑进行思考。
二是在同样的阶段里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要恰当。
目前的传统作文教学,在这一点上做得会有所不足,老师经常会讲解一篇作文要如何写。比如写景、写人、写物、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要怎么写,老师会讲得非常细致。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其实没有必要。这些文章体裁都是写作的表现形式,在写人的时候自然就是用到写人的方式来写,写物的时候自然就用到写物的方式来写……而且这些方式,都是人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和体验的,是根据我们人自己的体验来写的。
虽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就是我们想象力的一种展现,但其根源还是在我们自身的感觉体验,是建立在一手经验基础上的感受输出。所以,我们只要做好一手经验、二手经验的积累和输出,就能让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起来,写出大量相关的人、事、物等内容。这实际就是我们说的写出内容阶段的练习。
另外,老师的教学引导,其实造成了孩子们的思维定势。有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作文老师跟我讲,她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引导分析一篇《分数考砸之后……》,结果学生写得千篇一律,没有一点个人风格。这样的引导完全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要改变这种做法,就是要老师少讲,即使要讲,也用提问的方式来讲。比如你觉得分数考砸会怎么样?还会怎么样?又会怎么样?还有呢?又如何呢?……几乎就是一种问题,持续不断地去拷问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自己去做思考,寻找答案。
曾经也有一个博士妈妈就对儿子不断提问题产生困扰。我就告诉她孩子经常会给我们提问题,但他们并不在乎我们回答与否,他们在乎的是我们参与了没有。因此,我们可以就着他们的问题进行提问,你觉得呢?孩子们自己就会去寻找答案。这位妈妈后来也确实去尝试了,发现孩子们就是这样去做的,他们对问题其实是非常敏锐的,有问题来,他们就会主动去思考。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提问所持续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但孩子们的思维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因此,我们作文教学其实可以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孩子们题目,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写了,他们不会写的时候,就用简单的几个问题引导他们,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呢?这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而且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结束语
整体来说,我们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平时的练笔情况选择恰当的引导和写作训练方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判断孩子所处的写作训练阶段,是在写得出、写内容、写框架、写思想中的哪个阶段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几个阶段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即使是高中阶段,如果没有做到写得出,那也要先训练写得出来才行。最后,祝愿各位孩子们以及爱好写作的朋友们都能写出好文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来。
个人简介:@童教雷鸣,从事教育15年,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提升,科学分析教育问题,做简单的事,坚持做,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文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看重的是培训效果和知名度。这样,能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参加培训。因此,会针对竞赛类,应试类的作文,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一般说来,孩子参加了这类培训,作文水平会有相应的提高。至于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可一概而论。毕竟绝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的最主要目的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提高孩子可预见的成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泰山之阳话教育”,让我们一起探讨最好的教育。欢迎您点我关注,也欢迎能为我点赞、评论、转发。
我是教高中的,基础教育就像一条河,幼儿园是源头,高考是入海口,大部分优秀的孩子最终都要“随河”流过高中。因此,家长在小学投的资是否有效,高中老师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们就站在“入海口”呢!
我是教高中语文的,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中学时就获过国家级作文大赛大奖,大学时做校报编辑,毕业后研究和实践写作教学多年,对作文教学比较有发言权。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形成共识: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方法和技巧吗?
当然不是!这个自古以来早有共识,写作承载的是“思想”和“感情”,古人称之为“道”。所谓“文以载道”。——这是源头活水。
其次呢?其次我认为是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多少是一种天生能力,也就是天赋!得承认,表达是一种靠天赋支撑的能力。但后天也可以训练,但不能功利。
最末的才是行文技巧。包括结构思路的架构,艺术手法的运用,谋篇布局的安排等等。
我们的辅导机构天天在干什么呢?说句实话,80/100的机构连行文技巧都训练不好。而是在教给孩子如何在应试上投机取巧,教各种固化的所谓套路。
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按照所谓的“教材”,一板一眼地死板地训练套路和模式,不让学生思考。
其实何止是不让学生思考,同样被剥夺的还有共情能力、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还有语言的编织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