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人生?
人生,自己的,的人怎样看待人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看待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晃人生知命年,二十三十分两端。
青少读算熬夜半,徒步越野丈岭南。
壮拜恩师专网络,身怀绝艺持家欢。
会学幽默多孝善,健安康福乐骄颜。
《趣味仁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就是一个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从婴儿到老年的一个历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走过的道路。在婴幼儿时期,我们的人生都是由父母来安排的。因为在这个时期,我们还没有思想、没有能力来自己安排人生。当我们到了幼童时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思维,有一部分时间,已经不满足于父母为我们安排的道路。再之后到少年、青年,我们已经在走自己制定的人生道路。
人生这条路,注定是曲曲折折,坎坷不平的。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倒,再站起来,我们才能收获经验与成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素简的陋室起居,一箪食,一瓢饮,一朵花香,皆源自指尖的温柔。手心是烟火,手背是诗歌,细煮驰年,眉淡如烟,心中却繁花似锦。
深深念,静静爱,把如水的时光,过成波澜不惊的模样。
从我的脸庞,你再看不到欣喜与孤傲,也看不到心痛与遗憾,而在温暖的心间,默默与你十指紧扣,同行万水千山。
时光匆匆,打马已奔至看碧成黄、念雪如花的十一月。珍惜余生可以告白的日子,不论情长缘短,虔诚似花与叶的陪伴。
四季不怠,盛衰不哀,只要你在,从未游弋于我的目光之外,便是岁月静好,心之归岸。人生,足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而学,这个学指的是学做人,学礼。
15 岁以前是孩童,不懂做人,不懂礼数,可以原谅, 15 岁以后就应该学做人了,不能像孩童那样任性,胡来。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学,但独没有学如何做人,一肚子的文化学识,打篇天下无敌手,论到做人时却一塌糊涂。
君不见,学校老师玩性侵,博士高铁抢座位,那就是没有学,所以不会做人。
不会做人的人,算不算人,我不知道,总之做人是要用学的,不是天生就有的,15 岁没有开始学,虽说以后再学晚了点,总比不学好很多。
我见过七十多岁的人在公交上和孩子抢座位,还打人,我听说有的人利用权力强睡别人的媳妇儿,我还知道有的人总是想把别人的钱财变成自己的,几十岁的成年人,还不会做人,让人唏嘘。
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要成家立业,这个立,说的立人,立命。
孔子还说:“立于礼。”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人到三十还不知礼,无礼无以立,立了也是白立。
从15 岁到30 ,学不会做人,是把时间浪费了,再想补课,就难了,因为人已定形,标准已养成,要改,难得很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人生,我想用佛法来阐述这个问题。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一、无常——世界上的一切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易的,惟其变化无常,所以人生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正如有句话:“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 一般人心里,总有一种虚妄的执见,认为世间是常住不变的。所以佛法揭示无常,目的就是要破除人生的妄执。学佛的人,如果明白了这种无常的道理,便可悟到人生的一切,都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一般,虚幻不实!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二、苦——我们的心理上,有贪、嗔、痴、烦恼扰乱的痛苦;我们的身体上,有老、病、死相继而来的痛苦;我们在家庭里,有愁衣、愁食、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在社会上,有是非斗争、怨憎相会的痛苦;外界有风灾、水灾、战争等痛苦;人生在世,实在苦难多了!苦,时时控制我们,威胁我们;苦,紧紧跟着我们,绑着我们,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人生,与苦难勇敢斗争。直到你遇见“苦中有乐”……
三、空——这里并不是要我们也做到“四大皆空”,而是我们要明白世上万物皆是虚妄,一切皆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头来一场空。故而利欲心不必太重,好胜心不要太强,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知足常乐,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四、无我——“无”字在佛法中是最高深的佛法。鄙人参不透,也道不明白。但我想用最通俗的道理来阐述它在生活中意义。记得金庸老先生笔下有一句经典“无招胜有招,”指功夫达到至高境界,比武的时候不拘泥招式,可根据对方招数随意使出高妙的破解招数,或者自己无招,对手想破招就无从破起。当然,这只是它其中一个方面。究其如何,还得靠自己去悟。
上一篇:风控专员职责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