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考“预录取”后被“录取”的几率是多大?
考生,状态,志愿高考“预录取”后被“录取”的几率是多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高考“预录取”后被“录取”的几率是多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考生查询到自己的档案状态是“预录取”,那么恭喜你,这基本上代表你已经被录取,考生档案被投到高校后,高校会依据考生的成绩、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以及体检结论等因素,对考生进行专业分配,对于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其档案状态将标识为“预录取”、对于不符合录取条件拟退档的考生其档案状态可能会被标识为“预退档”。
也就是说,考生档案状态的“预录取”,意味着考生已经通过高校的阅档后认定为符合录取条件,待高校将录取结果反馈生源地省考试院,并经省考试院确认后考生档案状态将显示为“已录取”,可见,预录取与已录取只是一步之遥,意味着考生已经具备被录取的条件,考生只须耐心等待高校、考试院双方完成录取的有关手续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另一种看法
“预录取”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抢生源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实际上是对招生章程中录取规则的一种践踏。根据招生政策,考生只有达到该大学在本省的投档线,他的档案才能被投到该校,然后该校才能在网上录取这名学生,而预录取是在志愿填报和投档线公布之前进行的,从录取规则和招生政策上来说,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潜规则。如果考生的分数达到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没有这一纸协议,学校也必须按规定录取;而如果考生的分数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按照招生章程中颁布的录取规则,即使有“预录取协议书”,也无法被这所学校录取。
1.“预录取”是众多高校的“常规武器”
每年高考期间,许多“两头高校”(一本里的名校和三本、高职学校,二本学校很少)会提前派出招生人员到全国各地,与各省市的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即提前“跑马圈地”,锁定高分考生。一些高校的预录取协议还根据不同分数的考生分成不同的版本。
2.“预录取”是对考生的一种误导
许多高校招生人员在回答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时,总是告诉考生:“与本校签了预录取协议后,只能把本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A志愿,否则不能保证被录取。”而实际上,根据平行志愿投档的规则,考生完全可以把某校填报在B志愿甚至C志愿位置,如果A志愿投档不成功,照样可以顺利投档到B志愿,而对于大学来说,正常投档的学生,都是第一志愿,必须按规定录取。考生与高校签订预录取协议,只会限制自己填报的自由,失去了在A志愿冲高的机会。
3.“预录取”并没有法律效力
这种签约方式是高校吸引考生填报的手段,签下这样的协议,家长和考生们感觉像吃了定心丸,但实际上在录取时,必须按照规定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如果分数低了,高校肯定还是录取不了。目前在大学招生中,除国家规定的自主招生政策外,高校与考生、家长约定的预录取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4.“预录取”对谁最有利
有人说,学校与学生签了“预录取协议”,增加了学生被录取的把握,家长和考生可以更大胆地报考该校。但事实已经说明即使签预录取协议,也并不能增加被大学录取的可能性。从招生程序和政策上来说,预录取的行为是不被教育部门承认的。
也有人说,学校是会讲信誉的,即便自己的考分低于学校的实际投档、录取分数,学校也是会想办法把自己录取的。客观上说,这正是一些名校实行预录取的“底气”所在——可以动用招生中的机动名额,把做过预录取承诺的学生招进来。然而,如果招生人员预估的录取分数与实际录取分数相差较多,学校没办法增投计划来“消化”这些学生,结果就只能是学校背信弃义了。由此看来,在高校预录取操作中,其实是对高校有利,而对考生并无好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档案共分6种状态。
档案首先被投到某个高校,这时档案就变成“院校在阅”,就是说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当院校将它的录取意见或退档意见在计算机里标明出来时,比如录到哪个专业,或是退档并注明理由,然后再提交到省教育考试院,这时考生的档案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已经预分专业的考生叫“预录取”,退档的考生叫“预退档”。 如果省教育考试院同意这个意见,那么“预录取”的考生就变成“录取待审”状态,“预退档”考生的档案就重新回到数据里,变成了“自由可投”。
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省教育考试院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这些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这些考生被正式录取了。
如果根据你省录取工作进程安排,录取结束了,你的状态还是预录取,那也不要紧,说明学校没有将你退档,只是学校把所有学生的录取专业还没有安排好,所以没有录取结果上报。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在各省规定的录取期限内,如果高校未将考生退档,就作为已录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理解“预录取”;高考查询结果为预录取,就是准备录取以及录取正在进行中;
录取院校将某省份投过来的考生暂时被确定为录取对象,在专业录取进行过程中,如果考生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还是可能有不被录取的风险。
上一篇:帕莱德有适合复古风格的门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