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临摹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原创还欠缺火候,该怎么办?
书法,自己的,也是如果临摹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原创还欠缺火候,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点:可以尝试着去学习更多古人的法帖,换个说法就是多学一下其他古人的法帖,丰富下我们的笔法、结体、章法等,让我们在创作中在笔法、结体、章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让我们的创作思想仅仅的捆绑在一位古人身上,进而使得我们的创作思想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化。
第二点:学习书法专业的同时,多读点有用的书籍。很多人认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好的事情,殊不知书法是和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紧密联系的。能支撑一位书法家经久不衰的绝不是简单的技法较量,而是书家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同时,多读点书,对我们也不是一件坏事。
第三点:我们多参观参一些书展,开阔下自己的眼界。有时候我的眼界提升上去以后,对于我们以后的创作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手上的功夫有了,眼界也要跟着提升起来,这样更利于吸收一些比较好的创作思想,为我们日后创作提供更多的思想源泉。古代大书法家借鉴同朝代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宋代的米芾,对于好的东西,他们也是相互借鉴,更何况我们呢?
综上几点,如果稍微注意并加强练习下,效果会很快的跃然纸上,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位书法爱好者遇到的问题,就是出贴的问题,只要我们注意并加强练习成功之日并不遥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是翰墨书道有些笨拙,始终认为对书法的临摹始终没有题主所谓的那些,能够进入一个很成功的境界。即便是同样一本字帖,往往学习临摹数年,甚至十多年,都没有什么非常成功的感觉。每次看去,仍然会发现自己有所不知不明白的地方没有掌握。
临摹能够基本掌握一家之法,在哪个背临的基础上,遍阅百家的基础上,就可以逐步有集字创作进入有我的创作过程了。这个阶段,自己不满意自己创作能力,是一件好事情,说明自己没有被过去的小胜利或成就所迷住理智,仍然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学习。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谚语:“熟能生巧”,对就是熟能生巧。书法的创作火候不到,就是缺乏熟到原因,所以不能生巧。技法纯熟,自然能够熟能生巧。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继续临摹学习和进行大量的创作实践。孙伯翔说:“好的狙击手都是靠无限制的子弹喂出来的”,书法要见功夫,同样需要饮尽八缸水的功夫。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百日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轻松的说法,何止百日功夫,对于书法来说可能是百年甚至一辈子的打磨。
说到达摩,有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功夫的成熟还有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文化修养和阅历的积累,并不是说,有书法的技法功夫就万事大吉了。书法的成熟往往是人书具老,方能够进入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摹已经很成功了,原创还欠火候,怎么办?继续临摹,同时,不怕挫折的进行创作实践。
(颜真卿 )
学习书法是很具有挑战性的系列工程,能够如题主所说的“临摹已经很成功了”,着实也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值得大大地庆贺的成绩了。
临摹,是学习书法和绘画的基本步骤,也是从没有规律到有了规律,没有技巧到有了技巧。可以说是已经掌握写字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了。已经可以把书法的基本元素,可以把单个的字成功的写出来了。
但是,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已经很成功了)与自如地进行创作,还是有一段较长的路行走。好像是学会一套拳的各个动作,并且看起来已然“很成功了”,但是要能够如行云流水般打出来,还要经过无数次的操练。这里说的还是“打出来”,距离有内在功夫的“拳术”就更远一些。这里,除了多多的训练以外,也加上一些参观学习和观摩别人的书写。再加上不断的参悟,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和原因。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书法的学习于个人讲,我的体会是不亚于建造罗马城。好在已经在建造这个大工程的程序中有了很好的基础,继续努力吧。临摹,加上不间断的创作试练。不怕不成功,就一定会成功。(END)
(泊庐笔迹)
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回事。
临摹和原创其实没关系,不是临摹成功,自然就能创作。书法是与八大艺术不太相同的艺术体系,即是非题材性体系。
书法所谓创作是对传统的、自己的已有书法要素作出新的变化。简单说,就是你已不是曾经的你啦。你这临摹成功按理还没有形成个人风格,自然也谈不上创作啰。或者说,正应该是融百家而成自家的时候,正在形成个人风格的时期。
如果你的意思是塑造个人风格不成功,倒不是难事。因为很简单,找几家风格迥异的行草书帖(不知你这临摹成功是临得嘛),临摹、比较、再临,不断循环,最后自己脱离字帖,凭印象发挥。相信不久就会有自己的风格。道理就象超级模仿秀或叫喝百家奶,有个人体悟,有多种风格参差,自然与众不同。选择行草书是因为那才是书法主体。
个人拙见而己。
上一篇:在路上滴到脸上的水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