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您的家庭是“丧偶式教育”的家庭吗?
孩子,父亲,母亲您的家庭是“丧偶式教育”的家庭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您的家庭是“丧偶式教育”的家庭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听说过“丧偶式教育”吗?
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中,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
“孩子跟爸爸不亲,甚至不让爸爸抱。我该怎么办?”
我想这是每个妈妈们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现象存在于现在的很多家庭中。由于父亲忙于工作疏于家庭,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常年不在家,大部分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成长的是母亲,所以导致他们与子女的感情变淡,孩子就可能比较疏远,不让抱。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自己的父亲当成偶像。这个时候的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并期望在心智成熟之后,能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有很多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丧偶式”教育,这样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内心会变得特别敏感,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自己有着巨大怀疑和否定,日后也会变得没自信,没安全感,所以父亲的陪伴是同样重要的。
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得越多,他们在学校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
父亲的教育一般比较“粗放”,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细心,会主动帮孩子处理掉一些小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
父亲参与的越多,越能与母亲互补,弥补女性教育的偏颇。
一个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孩子没有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缺少母爱而造成心灵上的匮乏与缺憾;第二个原因是父亲经常不在家,没办法给孩子更好的启迪与影响;第三个原因是当孩子犯下某个错误的时候,没有得到家长及时的纠正与调整。
但是如果只把孩子扔给父亲去带,而母亲不参与就可以了吗?要知道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是否能够与人友好相处,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则性错误。
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受母亲影响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
只注意孩子身上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是许多父母的通病。他们还是传统地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教育标准,觉得孩子不能夸,但这个观点是相当糟糕的。
这个时代正是需要你去不断激励你的孩子,去鼓励他、支持他,让他勇敢前行、开拓未来;而不是去打击他、讽刺他、批评他,让他畏首畏尾,蹑手蹑脚,永远蜷缩在你的保护之下。要记住:打击式教育,是只有打击,没有教育的 。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丧偶式教育”非常容易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飞得高飞得远的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丧偶式教育”:一个精准狠毒的新词,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亲)的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丧偶式的教育,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另一半,都是很糟糕的体验。 是现在社会普遍现象,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共同参与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最大前提。
为了避免丧偶式教育,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大多数女性比较细腻,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会有更多的限制。男性有一些大大咧咧,觉得很多东西尝试一下也没关系,所以理念有时候就会起冲突。这两种理念其实都没错,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无微不至的母爱,也需要大大咧咧的父爱。
其次,让男人在父亲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 女人的大包大揽会让男人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因为帮不上忙,索性就不再插手。所以当男人想要为孩子做一点什么的时候,你一定要去鼓励他。让他在育儿这件事上找到存在感,告诉他:“你做得很好”,“你对孩子很重要”。一步一步地把他往好爸爸的方向上带,当然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让他做某件事,在育儿方面你和他是平等的。你是母亲,他是父亲,你们对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要过分去干扰对方,哪怕你认为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也应该在私下好好沟通,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
最后,多让他们在一起玩耍、交流、游戏,爸爸对孩子的爱就会越来越深,一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条件的家庭,尽量做到陪同孩子学习和玩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上一篇:Dota2剑圣被吐槽后期乏力,那么为什么他的出场率以及胜率都不低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