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花木兰如何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花木兰,木兰,自己的花木兰如何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花木兰如何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木兰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故事的真实性尚未可知。我们就假设是真实的,那么花木兰如何在大军中不被发现女儿身呢?
我认为这要从性别的划分说起。现代社会对人类性别的划分一般遵从几大原则,第一是人本身的生理性别;第二是人的社会性别认同;第三是人的染色体性别。人本身的生理性别比较容易区分。人的社会性别有时候也会与生理性别相悖,最常见的是变性手术,这类人往往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
在花木兰的故事里,我着重讲染色体性别的问题。我们知道人的性别是X和Y染色体决定的,正常的情形下是男性是XY染色体,女性是XX染色体,可是有的人性染色体异常,比如出现XXY或者XYY,其中XXY染色体异常的人外表为女性,但是由于多了一条Y染色体,其也会表现出男性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双性人——卡斯特尔·塞门亚。而这样的双性人大多没有月经,甚至总有两套生殖器官。
所以我认为花木兰极有可能是双性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木兰如何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我的回答如下:
这个问题我分两个方面回答。也就是说有两种可能。一方面此事有可能真实存在。
花木兰“同行十二年不短木兰是女郎”,在现代人看来,几乎不可能,也无法使人相信这事存在的真实性,以致于不少《花木兰》剧的演出后,不少看官吐槽:真的就瞎了眼了吗?一个女人就十二年都看不出来吗?现在的人吐槽,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现代人是站在现代背景下说话的。如果说花木兰“同行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是真的话,也是有他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古人瞎了眼看不见,而是有着它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的。我之所以认为这事有可能真实地存在,我认为有这样几种理由:
(1)木兰故意装逼,让人认不出木兰是女郎。历史上,《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妇孺皆知。最近也有作者,根据“木兰本姓朱,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的历史记述,推断花木兰就是武汉黄陂人,并从《黄陂县志》找到了关于花木兰“终身未嫁,九十而寿终”的记载,由此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今天姑且不谈此故事的真假,就从故事本身来讲,花木兰是女扮男装,代替他父亲参军的,她必须装得真实,不能露半点破绽和马脚,如果弄的不好,事情败露,就犯了欺君之罪,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因此,花木兰女扮男装,用今天的话来说,必须装逼,显得特别的真实,要酷似一个男子汉,使人真正相信她是一个男人而非女郎,以给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器质炼成难以看出。从花木兰所处的年代来看,应该属于汉代中末期或南北朝时期,南北征战,地方割据,战争是当时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子操练行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也许花木兰本身就是一个习武之辈,练就有一身非凡的武艺,虽为女人,但更可能是一流女汉子。不然她的父亲怎么会允许并放心他的女儿去替他从军打仗呢?由于花木兰长期行伍操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男子的粗犷强悍器质,在熟悉地的人看来,她更象一个男子汉,而不象个弱女子。在不熟悉她的人看,她根本就是个男人而非女人。
(3)装束遮被不易发现。诗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花木兰所穿的衣服,不是我们一般棉与麻做成的轻松柔软的衣服,而是一身由金属所打就的重重的铁甲,这身重重地铁甲将她的身子裹住,即使有点象乳房凸点之类的东西已被这重而沉的金属甲胄所挤压,还有谁有火眼金晴能穿透这身铁甲而看出她是一个女性呢?更何况头和脸也是大部分遮被的,而且挤在行军队伍中,清一色的战马,清一色的铁甲,在众人眼里,只有威武的壮士,气吞山河的铁骑,哪有儿女情长的女郎?
(4)似男非女一幅假小子形象。我们无法穿越到古代去了解花木兰自身的长相。如果不是作者故意而为,一个女孩十二年不能被别识破是男是女,至少也说明,她自身的长相就根本不象个女的,是一种五大三粗,结实,粗大,豪放性的大男子形象。既不是如花似玉,小鸟依人清纯女孩,也不是前凸后翘那种丰韵性女子。在别人眼里,与大小姐,娇女郎,含情默默的小女人沾不上边儿,一眼看去就是个伍大三粗的男子汉。所以十二年看不出是女性也见怪不怪。
这是我讲的一个方面的理由,这是肯定性的答案。另一方面,也许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命题是假的。也就是说,这个情节的编造是诗人或剧作家故意为之。当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上有趣的故事很多。无独有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同学同床共枕三年,梁山伯却不知道祝英台是女的而错过傒美姻缘的爱情的故事,这给人造成了多么严重的遗憾!如果故事不这样设计效果会怎样呢?可想而知。我认为《花木兰》或是《木兰从军》,所谓十二年同行不知木兰是女郎的情节设计,是作者故意所为。因为这样设计可以给这出剧或者是这首诗增加神秘感,加强它的谈资性,以此吸引读者或观者的注意力或眼球,引出争议与讨论,以强化谈资,使人们津津乐道地讨论这件,使之达到广为传播的目的。我们试想,在远故那样传播渠道比较单一的时代,一个作品如果没有亮点,不成为人们的谈资,怎么能做到千古流传呢?这就是《花木兰》的高明之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即使我前面找出的理由有一千个合理性,但作为一个女性在长达十二年的男性军营中生活而不被发现是女性,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也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因为作为一个女人,与男性相比较她有很多的特殊性,她在这样一群男人中睡觉问题,洗澡问题,例假问题,解手问题,女性特征问题等等,如果一天两天,一星期两期星要掖着藏着也许做得,但在长达十几年不被发现,不露马脚,几乎做不到,或者不可能。解释只有一个,就是作者为了加作品的故事性故意为之,信不信由你。这样解释才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不然,一味的强调它的真实性,也许连自己也不能说服。
上一篇:想请问一下,毕业两年的施工检测人员(有做资料或者施工的意向)有必要考八大员证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