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养殖好吃肥美的小龙虾呢?
龙虾,小龙虾,池塘如何养殖好吃肥美的小龙虾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就是小龙虾的养殖要注意的全部内容,小龙虾市场前景好,是你创业养殖的最好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养殖密度
饲养小龙虾的密度要适当合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池塘的生产力,还可以使小龙虾高产,这样就会使经济效益提高。在春季的时候。如果放养的小龙虾是3厘米左右的幼虾,一亩可以投放3.1万到4.1万尾。在夏季的时候,基本上不投放幼虾。而是投放优质的亲虾,一亩池塘大概投放21千克到26千克。雄雌比例是1:3。在秋季的时候,如果投放的是11毫米的13毫米的幼虾,一亩大概可以投放3.1万到5.1万尾。
二、规格一致
在放羊同一批小龙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小不要相差太大,要不然的话就只能使用分池饲养。在饲养过程中,如果生长的规格不一样大的话,可能就会出现个体大的小龙虾吃个体小的小龙虾的情况,这样就会降低成活率,使养殖产量受到影响。
三、投饵
在养殖小龙虾的时候,头儿也要注意一下,投喂的时间,投喂的方法,投喂量,适口性,种类这五个问题都是要注意的。在生长旺盛的时候,也就是在四月到九月之间,投喂量是整个池塘里面虾体重的百分之7.1到百分之8.1。在其他季节的时候,投喂量是虾体重的百分之1.1到百分之3.1。小龙虾在白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水草里面休息,晚上才会出来觅食。所以在早上九点的时候,投喂量是全天总量的百分之21到百分之31,下午五点喂食的投喂量占总量的百分之71到百分之81。
四、改良水质
在自然中生长的小龙虾,可以在水质比较差的环境下生存。但是水质如果太差的话,小龙虾的活力还有体质都会下降。在养殖小龙虾的时候,池塘里面的透明度应该在31厘米的41厘米,PH值在7.6到8.6,1毫升水里面含有氧3.1毫克以上。所以水质要加强管理,基本上每过16点到21天就要泼洒生石灰浆,一立方米水用3.1克到5.1克的生石灰浆,还要经常换新水,还有谁里面的离子钙也要增加,小龙虾脱壳的时候需要钙质。池水如果老化的话就要马上更换,其水要始终保持爽,嫩,活,肥,使小龙虾脱壳的时候生长的更好。基本上饲养61天就91天的幼虾,每尾重21克左右,这时就可以上市了。
五、隐蔽物
小龙虾的性格比较凶猛,占地习性比较强,如果没有遮蔽物的话,他们就会互相打斗,增强地盘。因为小龙虾比较喜欢穴居,所以可以建立一些洞穴,还可以在池塘里面多种植一些水草,这样既可以使生存空间增加,还可以当隐蔽物,是互相残杀减少。并且小龙虾还会吃食水草,这样投饵量就会少点,使饲养虾蟹的成本降低。
以上就是讲解了饲养小龙虾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龙虾咱们平时只知道怎么养好,却容易忽略这四个误区(知道误区会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与各位共勉)
(一)虾繁殖的误区
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者认为克氏原螯虾一年繁殖两次或多次,可在11月或3月投放亲虾。其多年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一年繁殖一次,秋冬季繁殖类型,投放种虾的时间应该在9月份之前。结论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a人工繁殖试验,4-5月在实验室条件下无一尾产卵,9-10月产卵率达85%;b连续三年野外抽样调查,调查雌虾样品数每年不少于1万尾,4-5月抱卵虾不到1%,9-10月抱卵虾达20%;c调查回访3月份投放亲虾的养殖户,无一例养殖成功。
(二)虾争斗性误区
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克氏原螯虾都被认为是一个争斗性很强的种类,可以与常规鱼类混养,甚至认为克氏原螯虾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极大的破坏。其研究结果:克氏原螯虾争斗性较弱,行动缓慢,不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相反,其敌害较多,如要发展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则要加强对敌害的防控,否则难有成效。全国很多养殖户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敌害防控不到位,养殖池中野杂鱼太多。因此,“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严防敌害”等防控措施是必须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虾的养殖误区
由于克氏原螯虾经常在浅水处活动,有些人习惯性的认为“养鱼要深水,养虾要浅水”。因此,在养殖户中流传着“深水养鱼,浅水养虾”的说法,很多养殖户养虾的水很浅,60-70cm,甚至30-40cm,在这种条件下养殖的虾产量低,个体小,壳厚,经济效益差甚至严重亏损。克氏原螯虾是个夜行性动物,夜晚常在浅水区活动和蜕壳,但池塘水位太浅,不利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虾水深应在1.5 m以上,最好在1.8 m以上,水浅易导致水温过高,是养成“铁壳虾”(铁壳虾是指个体很小就发红、壳厚的一类虾)的五个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养虾池塘也应有适合的坡度,为克氏原螯虾的蜕壳提供浅水环境。
由于人们常常在水质较差的水沟中发现克氏原螯虾,有很多养殖户认为“克氏原螯虾是在臭水沟生活的种类,对水条件要求不高,水越肥(脏)越好”。因此,不注意水质的改善。其实,克氏原螯虾对水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以溶解氧为例,在水体缺氧时,先死虾,后死鱼,只不过克氏原螯虾能爬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大量死亡。水质不好导致养殖的失败,也是养成“铁壳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加上不容易捕捞干有些人认为“克氏原螯虾捕不干净,第一年要投种,以后都不再投种”,即“一次放种,年年收获”。这种做法对养殖很有害,其一养殖产量不稳定;其二年年捕大留小,近亲繁殖,种质质量越来越差,导致产量越来越低,个体越来越小。
(四)养殖模式的误区
我国水产养殖传统上采取冬春季放种,秋冬季捕捞。很多地区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没有过关,只有春季的4-5月份能获得少量苗种,加上虾价秋季以后逐渐走高。因此,常常采取“春放秋(冬)捕”的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为秋冬季繁殖类型,其最佳生长期在秋季(9-11月)和春季(4-6月),加上克氏原螯虾喜掘洞避夏、繁殖和越冬,并对新环境需较长时间的适应,可见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春放秋(冬)捕这种模式并不适合。近年来,湖北提倡“夏秋放种(苗)、春季补苗、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即“7-8月放种虾,9-10月放虾苗,4-5月捕捞时补苗,实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6月底7月初养殖结束”的养殖模式,既发挥了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优势,也避免在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旺期捕捞、运输、投放而影响其正常的蜕壳、生长和发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