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踩体罚“红线”,老师“戒尺”如何安放?
戒尺,教师,杜绝不踩体罚“红线”,老师“戒尺”如何安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踩体罚“红线”,老师“戒尺”如何安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打不成才,不打在害下一代……在心理学上来说,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中学生和高中生在青春判逆期……小学生可以老师不用戒尺打,用心理学指导就行……中学,高中必须要用戒尺打手心,但要撑握度和发生错误打几下,然后才能进行心理指导……不踩体罚红线,家长,学校及社会不过就是在培养大量犯罪分子而以……一个又一个的下一代,必须情商高,智商高,身体好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时代了,戒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下,应以德品为主,爱党爱国爱人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试着回答一下。
不踩体罚红线,教师戒尺如何安放?等价于,不体罚,教师如何管教学生?回答后一个问题。
体罚是无论中外传统社会普遍实施和采取的管教方式,父母体罚孩子,教师体罚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戒尺”就是教师权威的象征,也是教师实施体罚的工具。
体罚有没有效?肯定有,至少对部分学生的成才有用。但是,也有副作用,而且是很大的副作用。教育鼓励体罚的传统时代,也是仰仗肉体屠戮来解决冲突的时代。体罚示范的是暴力,在部分学生慑于肉体的痛苦而发愤苦读最终成才的同时,所有学生都自然而然习得了暴力解决分歧与冲突的行为模式,并以为意识形态和文化。
西方国家从教育中逐渐废除体罚有其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欧洲,造成数千万生灵的涂炭,给上个世纪历史版图涂抹上两团黑云。现代文明发轫于二战后的欧洲,以及以欧洲文化为母文化的北美。现代文明摒弃了暴力解决分歧和冲突的传统,反映在教育中就是普及传播多元化的平等尊重的意识形态以及杜绝体罚。注意,多元化的平等尊重意识形态与杜绝体罚是一体两面,前者放弃把某一意识形态视为真理的做法,教育引导孩子每一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有了这个意识形态基础,教育中杜绝体罚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从技术的角度,西欧、北美,以及“全盘西化”过两轮的日本,近几十年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基本上杜绝了体罚的管教,发展和完善了非体罚的管教体系和模式。如近年从美国翻译过来的《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一书,其实就是三十多年前在美国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在这本书流行之前,美国社会的教育并没有普遍杜绝体罚。读过《正面管教》一书的读者应该了解,书中所倡导的管教就是杜绝体罚的。
从心理学角度,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已经发现了系统成熟并且行之有效的行为塑造与矫正方法体系,其中的“惩罚”是完全可以避免体罚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去暴力的教育模式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应,尊重、协商、非暴力沟通等成为适应现代文明的基本社会能力。到过西欧、北美、日韩旅游、游学或商务活动的读者可以感受下,去暴力的管教带来的社会适应远比仍然继续暴力管教的社会要安全、温和以及舒适得多。从社会精英阶层的移民选择也能佐证。心理语言学家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就探讨了在人类相互的毁灭能力越来越高企的现时代,暴力冲突事实上是在不断减少,暴力冲突的频度、烈度、程度相比于历史时代都大大地减缓。
与现代文明的传播普及相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最后十年针对全球教师的使命和职责的报告里面,就特别强调了要削弱教师的权威,也就是教师什么都不用做,仅仅教师身份就带有的权威。
具体而言,对于教师,是采取体罚的暴力管教方式,还是非暴力的管教方式,我提供的资讯是:一、心理学在近百年前就发展出了非暴力的行为塑造和矫正的方法体系,学习即得;二、近四十年西欧、北美、日本也发展和积累出系统成熟的非暴力管教模式的实践经验,学习即得;三、我调研访问过的基层学校,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基层学校,有一些教师摒弃体罚仍然能把学生管教好,学习即得。
在我看来,杜绝体罚的管教能不能得到大多数教师和父母的认可与接受,原本就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土壤有关,什么样的土壤长出什么质地的果子。只是我和小伙伴们所践行的教育是严格杜绝体罚,也首先去掉教师权威的管教,如下面我们对教师的“八戒”。我们的实践经验是行之有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长时间没用“戒尺”自然也习惯了,现在听说尘封已久的戒尺又要重回校园,着实让人兴奋又凝重。我欲言又止,我欲止又言。戒尺,自产生以来?曾以其温文尔雅的恣态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曾被极少数人极个别人借用来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故又被冠以体罚等罪名而被监禁起来。今天,在社会回归理性,教育呼唤惩戒效应的当儿,戒尺的作用和意义得到社会更为宽泛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国家相关部门也授权教育者,教育行政主管单位既助力戒尺又严格规范,随即被郑重地恭请回校,发挥他应有的积极作用。对此,我发表肺腑感言,作为教育者,要慎重思考,理智用之。一方面既要认清戒尺对关联者严于自律和自我奋进的促进作用,又要认清其对受教者产生错误不可或缺的惩戒和抑制作用,还要认清其过度使用会对多方产生严重的伤害作用。另一方面,要严格把稳把准戒尺的使用度,包括使用的时间地点场合频率轻重有无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等。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好几个坚守:一是坚守育人的初心,牢记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以此为原动力使用戒尺。二是坚守依法育人,严守教育的职责使命,借力戒尺服务好“教”。三是坚守主“戒”慎“惩”原则,始终致力于把握最恰当的惩戒“尺度”,防后果发生,确保学生身心能够接受和承受,让"惩”者着力准点、适中,让“戒”者主动自觉,惩不伤戒,效果良好。四是坚守惩方和戒方关系不疏远,情感有加增,永远有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共同致力于攻克教和学的坚与难,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上一篇:广州两女子酒后跳江,两90后的哥跳水救人,上岸后发现彼此是老乡,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