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旧时的农村,农民大多数是文盲,有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的?
文盲,传统文化,的人旧时的农村,农民大多数是文盲,有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旧时的农村,农民大多数是文盲,有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说到旧时,也就是说在以前很长的时间吧!因为我小时候和年轻时,都比较喜欢了解村子的历史和氏族的过往。总是想让有知识或具有口头传承氏族故事的长者,讲述祖上的传奇故事。这样渐渐知道自已的祖上的祖上是谁,他们是什么名字(讳),在某个地方做官或农耕。后来我了解到长辈们一直沿用这样自已的方式把祖上的传承口述(有更多的是有文字记载,如族谱,祖宗牌,祖坟的墓碑等等)给后代。这里就出现了两种传承:一种是:有钱人让子弟读书,掌握知识(掌握氏族传承——文字传承)。另外一个种是没有钱的人(但脑袋聪明,且热心氏族传承的人),由上辈耳聆面授,把祖上的传统牢记在头脑中(口头传),一代一代用两种方式传承下来。到此已明白了农民是用什么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的(对社会的传统文化,也是用这两种方式来传承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之前为什么会造成文盲,很多人是因为读不起书的,你像50年代60年代,这两代人他们文盲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之前只有私塾,家里孩子又比较多,一般都有个四五姊妹。又要干活,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般都是打短工啊,这些他们当时不会有那些意识的,读书认字比较重要,只要能活下去,怎么活着,怎么有更好的收成,这是当时他们这些人的观念,不像现在我们活在当下的这一些人,既要生活条件好,又要有文化涵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感谢的问题
我是来自广东河源和平县的农民儿子
对于你的问题我看法如下:
首先农民大多数是文盲这个说法是不认同的,
目前如果多50岁以下的大多数是接受过
不同程度的教育
如果是60岁以下至少有一半是接受过不同程度教育
60岁以上的比例困难会小一些
至于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
其实主要还是靠老一辈的口口相传
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里面
潜移默化的相传
还有通过一些活动,一些节日来传授传统的文化。
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就是从小开始耳濡目染
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口传一些
大概是这么样的情况,希望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我是文兄说农,与你在网上交流农业,农村的相关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旧时的农村,是人才物资都匮乏的农村,偶尔有几处私塾,也是有钱人去的地方,象题主所说的农民大多数是文盲,的确是这样的,特别是那时候由于性别上的歧视,女文盲比较多,后来由于社会各方面太需要文化人了,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文盲数量迅速下降。那么正如题主所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的?下面小编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途径与大家分享一下:
传统文化知识包括方方面面,农村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光靠理论很难解诀问题,比如很多妇女连学校的大门都没有进过,而她们也当上了大裁缝,还有就是从小没有读过书,而现在当上了村里有名的木工。他们都是跟师傅学的,都是实践大于理论,如果把他们送到学校,不可能学的这么精。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脑袋里面虽说没有灌上很多墨水,但是从其他方面可以激发人的潜能,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没有念过几天书,但是他们却心灵手巧,这都靠的是模仿,琢磨。
不过,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建议大家不需好好学习,将来也会有一片用武之地,毕竟没有白学来的文化知识,逆袭成功肯定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的一位远方亲戚就是一个文盲,同时也是一位名匠,但是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他自己不会计算用料多少,铺地不会计算面积大小,经常害的主家浪费很多材料,所以他干活必须有人替他算料。
以上是小编对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村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见证,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旧社会穷人读不起书,所以有文盲不识字的人,爱学习的人通过自学吃苦精神,也能拥有受人尊敬抬高自身价值!爱学习的人不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不落伍。
只有懒人怨天尤人。得不到的,总有言辞狡辩自己的錯
上一篇:为什么德云社相声国内外演出场场爆满,怎么会那么火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