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章莹颖案凶手经12名陪审团裁决,被判终身监禁,而不是死刑。你怎么看?
死刑,美国,伊利诺伊州章莹颖案凶手经12名陪审团裁决,被判终身监禁,而不是死刑。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案最终判决,12名陪审团成员没有就判处凶手克里斯滕森死刑获得统一意见,克里斯滕斯被判终身监禁。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嫌犯将老死在狱中,不得保释。4分钟梳理章莹颖案历时2年审判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普通人对于法律最基本的理解。然而在法律的具体适用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所以在法律设计的过程中尽量确保法律能够更加公正合理,而且还要兼顾其社会效益。
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其相信人性本恶,反对“以暴易暴”,“以恶治恶”,认为“基于暴力的法律不能救人”,强调心领拷问和感化。这点在章莹颖的庭审中法官詹姆斯·沙迪德对于嫌疑人克里斯滕森的谴责就可以看出,他试图让克里斯滕森感受到其行为给章的亲人以及这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对其没有道歉的举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希望其能够在其“孤独”而“漫长”的牢狱生活中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并且对受害人家属表示歉意。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一些来自废除死刑国家的公民在有死刑国家遭遇不测,甚至会出现“其亲属会请求不要判处罪犯死刑”这种让当事国居民很难理解的“怪现象”。
(庭审情景)
事实上在美国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大部分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狱中都因为长期的监禁,而痛不欲生,并最终认罪悔过以求心领的解脱。这种惩罚的效果要比极刑所起到震慑犯罪效果更为直接,毕竟罪犯没死,他的痛苦可以让人感知。只是把罪犯处死是让活人满足,人们在解恨之后往往缺少对于案件本身的反思,重暴力犯罪率却并未下降,相反甚至更多。很多谋划犯罪或者激情犯在作恶时都会持“20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这种心态,而选择铤而走险。所以法律所在惩处犯罪的同时应重视其社会效益。
(犯罪)
西方法律界认为,“人非上帝,难免会出现各种冤假错案”。所以在处刑的过程中必须甚之又甚,判决了死刑且立即执行,也就失去可能会还给“冤死之人”补偿的机会。一个错案对法律公正性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在直面罪恶时,人们也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或者即便审判者业务素质国营,也难免容易受舆论压力影响而在适用法律上存在偏差,最后冤假错案。这种情况在有死刑的国家,可以说也是经常会出现,毕竟即便是在严格的程序也会存在疏漏。
(法院和警方)
这里举个例子,这个人很有名,克尔克·布莱德华兹(Kirk Bloodworth),他是美国第一个因为通过DNA技术对比而洗脱强奸杀人罪名的人。死者是一名9岁女孩,手段也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大,给当地警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因为与证人描述的体态特征极其相像成为嫌疑犯,而其本身没有任何犯罪记录,然而警方就是因为在压力下,使得程序上存在很多疏漏。这导致他一审被判处死刑,而且陪审团也一致认为他应被判处死刑,他被送到马里兰监狱等待执行。在监狱里等待他的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他因为自己所犯之罪,而遭到狱警和其他犯人的歧视和虐待。在由于存在一定疏漏,他二审判被判了终身监禁,后来通过DNA洗清了罪名。然而他出狱之后歧视依然无处不在,检查官也不愿意为其洗刷清白,因为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DNA技术。直到真正嫌犯被找到后才彻底解脱。他在狱中呆了8年,狱外被歧视了10年,得到的只有30万美金的赔偿。
(克尔克·布莱德华兹)
法律是公正的,但是法律不是尽善尽美的,对于章莹颖的案子,嫌犯被判终身监禁也早有预料,不是因为存在国籍歧视和包庇的问题。美国对于死刑判决需要陪审团12名陪审员全部同意才可以,这很难达到。而本案中有两名陪审员认为克里斯滕森存在精神疾病,在他们看来正常人是干不出这种事,不应判处死刑。美国有21个州完全废除死刑,过去5年也只有13州执行过死刑,州层面去年全年也只有25人被执行。克里斯滕森是联邦层级的罪犯,而联邦层级自1988年恢复死刑以来也只有3人被执行,目前有62人待执行。即便判处死刑,其也可以通过上诉翻案,而且被判终身监禁可能性极大。司法程序和执行程序冗长繁琐,可能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对于被害人家属是一个极大的折磨。而克里斯滕森被判终身监禁扔进重型监狱,等待他的将会是噩梦的开始。
(克里斯滕森)
克里斯滕森极有可能被送至伊利诺伊州当地的“超级监狱”塔姆斯监狱,狱舍及其狭小,还要还有厕所和床,没有窗户或者很小的窗户,人很难活动开,看过《越狱》的人应该都清楚。一天只有一个小时放风,其余时间被关押。克里斯滕森由于有暴力倾向,而且被认为存在精神疾病,不会被允许参加劳动。等待他的将是每天不断重复的生活。
(囚舍)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当地时间,2019年7月18日,杀害中国留学生章莹颖的凶犯克里斯藤森的最终判决几经周折,终于出笼!法官判处杀人犯克里斯藤森:终身监禁,永远不得假释!
克里斯藤森最终未能被判处死刑,主要是负责该案的美国联邦检查官对于克里斯藤森死刑求诉,未能成功获得该案所有12名陪审团成员的一致认定。而让克里斯藤森“逃过一劫”,结果他才被判终身监禁,永远不得保释。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我早在几个月前就有预期。主要是如今在美国,要想判处死刑的难度非常非常之大。特别是在已经废除了死刑的伊利诺伊州求诉死刑判决,就简直成为了美国联邦检查官面临的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在美国,为什么判决死刑这么难?我们通常都认同“杀人偿命”这一“真理”。为什么美国人不认同呢?
其实,想了解它,我们不得不追溯当初为什么美国这么多州会废除死刑。
美国全国范围内“废除死刑的初衷或动机”,主要来自宗教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宗教信仰主要以耶稣基督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按照基督教和天主教圣经的教义,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也就是说,杀人犯杀人有罪,同时以杀死杀人犯作为惩罚手段,也是错的或有罪的!
上一篇:脆肉罗非鱼专用饲料哪里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