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父母,自己的,孩子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完全就是从打击式教育活过来的。
可是我的弟弟没有“活”过来。
首先,我是个女孩,性格比较开朗,有什么事情都会跟好朋友和亲戚诉说,但是我弟弟是个性格内向却又很努力的人,只会闷头去干。
其次,我考上大学后,远离了那个家庭。环境改变人。这是真的。但是我弟弟一直处在那样的环境里。
最后,跟父母坦诚布公的交流,伤害到你的事情要说出来,当然这很难,我长到30岁才敢开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讲真,提醒父母想改变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堂妹现在30了每天发什么朋友圈、在群里讲什么话,她的妈妈都会告诉她:穿成这样莫发朋友圈、这种话不要在群里讲,你怎么一点不懂事?一点不懂……………
那我们什么都不做等着被打击吗?当然不是。
被打击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不满:你这样说会让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会让我觉得不管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
虽然我们的长辈很大可能无法理解、听不进去、无法改变,但是记住我们还有一万种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充满弹性、向上积极。
1.关注积极的事情并不断的分享它
比如别人家的故事:
在《青春环游记》中,杨迪情真意切地向父母述说自己的感恩之情:
“你们从来没有阻碍过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们永远都是鼓励我,你们让我觉得我真的很优秀。”
傅园慧在节目中也说,父母从小就告诉她,“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她就有这样的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是天才”。
“这个听起来挺傻的,但是当你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别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或者攻击你的时候,这三句话就会成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2.在父母这里得不到的鼓励,到别处去寻找
找一个看得到我们优点、会鼓励人的伴侣,加入一个正能量的圈子,认识一群向上的朋友…
3.通过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朝着目标努力
给自己设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并记录下来,分享到微博、写进日记,总之用一切尽可能的方式记录分享出来。
幸福和安全感不靠别人赠予,全靠自己努力。加油,努力的自己!
#一起家庭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遇见喜欢打击教育法的父母会怎么样?
取笑、挖苦、打击,是这类家长教育子女的惯用手段。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
常见的话术如下:
你看谁谁谁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香了!
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兰兰因为小时候在家族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当众唱歌。
而当她试图跟妈妈沟通这件事时,才刚说起自己受伤的心情,妈妈便开始教训她: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生存!”
对孩子来说,这其实是个强盗逻辑,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死了。
打击就是打击,根本就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当行为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我就是被当众打击长大的。。。。。。不自信,不愿与人结交,总感觉任何人都比我强百倍万倍,总认为所有人都瞧不起自己!即使我的答案是很标准的也会认为任何一个人的答案都比我正确!我会改变自己的答案!亲身经历真实感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对子女从小到大的否定。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打击孩子?
父母对自己出人头地有着过高期待,无论我怎样努力,失败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父母总是奉行恐惧让人成长,可是我长大后,成了连自己都怨恨的人;
父母常常表面上说成绩不好无所谓,只要努力就好,可我一旦没考好,父母却一直唉声叹气,以至于我愧疚到无法入眠;
.......
对于父母们的打击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我都是为了你好!
这些话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能害你吗?我是你妈!”
“为你牺牲这么多,为什么就不懂得感恩?”;
“我对你这个这样,真的非常失望!”
“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样的。”
“听不听由你,可我都是为了你好。”
当然你也别怀疑,这就是中国式家长最喜欢、最擅长的——
“打击式教育”
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唯一能做的就是,设置好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让父母的言语再伤害到自己。
其次,按自己的节奏生活,不要停止生活的脚步,对自己负责。
这些话不是说让你消极对待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得过且过。
其实更多的是希望你能够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与父母和解。
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很尊重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当朋友,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对话,真心接纳孩子的爱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