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父母,自己的,孩子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面对父母打击式教育?在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居多,父母打击式教育有点行不通了。因为独生子女在娘胎里就加倍的享受呵护,生下来就生长在蜜罐里,风浪和苦难都被父母挡住了,孩子之间比享受,比顺境,导致孩子脆弱,受不了打击。那如何面对父母打击式教育呢?我想父母也并没有恶意,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虎毒不食子呢,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一定是恨铁不成钢,孩子也要站到父母的角度去想一想,父母看到别人家孩子有多么优秀的时候,肯定要做比较啊,于是就开始打击,刺激自己的孩子,目的是能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面对父母打击式教育应该多跟父母沟通,多一些相互的理解,跟父母说我努力了,我尽力了,努力做到父母要求的样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击式教育,这是多么熟悉的说法啊。
说说我的经历。
父母是没得选择的,哪怕父母怎么样,现在回想起来,自已内心还是对他们心存感激的。毕竟,我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也知道父母这艰辛的几十年如何过来的。
做为一个超级调皮的孩子王,小时候的我战斗力十足,也破坏力惊人。于是总是在被投诉后,给老爸捉拿回来,一顿暴打。以至于现在,老两口吵架,我妈还总是用这样的话劝我别跟我爸太好,“你不知道?他在你小时候是怎么打你的?好几次都要打死你了。”
太久的就不说了,后来经历很多事情,从海南举家回迁家乡,重新入读中学,读书时要考中专还是高中,父母说考中专,出来分配工作,高中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学。于是我没有选择的上了中专,然后读完三年,才悲摧的发现,从我这一届开始,不再包分配....
之后找工作,老妈给帮忙找的,说是给人做会计,吹空调坐办公室,多好。去了这个厂干了三年,实际上第二年我就想走人了,老妈死活不肯,说这样的好工作哪里找去?你的能力也就这样了。
受这样的打击,最后我还是反抗,最严重的时候,直接离家去外面住了一个月,辞职一个多月后老妈才知道,奈何这时候已经木已成舟。就这事可以随时翻出来骂我。
然后是谈恋爱,找女朋友,都要控制,还非要我娶村里一个女生。拜托,我没感觉怎么娶?于是还是反抗,自己找女朋友,自己找工作,自己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怎么写到这里,也没感觉受多大委屈一样,实际上还是挺苦逼的,特别是性格,长期被父母压制,我生生长成一个内向沉默寡言自卑敏感懦弱个性的人,看待生活与未来都是灰色的。进入社会工作,吃过无数的苦头,想起来,跟自己童年时的诸多粗暴教育与打击有直接关系。
再后来,咬牙自己拯救自己,用了十多年时间,把个性与自我的各个方面,硬生生纠正过来,至少自己现在看自己,顺眼好多。也是因为此,才奠定了我投身教育和育儿,誓要把自己所学,拿来帮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的原因了。
往事不堪回首,所有事情的发生,总会带来影响。
很多时候,在严苛的打击之下,唯有自我救赎,才能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一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教育方法绝对错误的!!!
很多孩子受到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后,多多少少有些痛苦,自卑,没有 了信心,而且对孩子的影响也很深远,等待他成人之后心理上可能还 会受其影响。父母的打击其实是反向的刺激,孩子的种种行为在他们 看来是不成熟的,不是朝着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的,他们希望孩子 在各个方面是优秀的,突出的,是可以拿的出手相比较的,可能还有 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吧;不过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 在教育方式上是有问题的,而且还不愿意承认,也不去改正。
如果父母长期有此教育方式,可以试着与其沟通,敞开心扉谈一谈, 一次不成可以尝试多次,与父母交交心,告诉他们,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还有父母这样做,对自己的伤害。同时还要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不要被父母的几句话,而打压了自己的自信心,越被打击越强悍,越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坚持下去,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的嘛,加油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有网友坦言,因为小时候在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当众唱歌。而当她试图跟妈妈沟通这件事时,才刚说起自己受伤的心情,妈妈便开始教训她:“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生存!”
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
我们得承认,这样的打击式教育,在很多家长甚至老师们中也是很常见的,也有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把这个当成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既然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既然经常有人应用这种打击式教育。那么在于使用者,就要区别手段和目的。打击是手段,目的还是教育孩子承受能力,不至于将来到社会上一点承受力也没有。
既然打击只是手段,那么就要因人因事而异,不能让打击成为一种目的,更加不是为了打击,为了取乐,博人一笑而打击。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在使用这种教育手段时,掌握分寸感,掌握效果是你必须做到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