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说《天道》电视剧好,好在哪里你知道吗?
文化,天道,这是都说《天道》电视剧好,好在哪里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这里,有对商业模式的具体操作。有对林雨峰,刘冰,叶晓明,冯世杰等人人性的考验。有对杀富济贫的救主文化的内心不安。有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反思。
接着五台山论道,是其对自己内心的一个剖析。
本剧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开智吧。看过的人,应该能体会到台词句句精彩,句句扎在心中。
其实,看得明白,未尝不是一种痛苦。
韩楚风没有说出口的那句话,是很好的总结: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他想要孤独,而是他的身边找不到同类。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懵懵懂懂的活吧。活的太明白,只会徒增痛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部剧刚好看过,确实非常好,这种好无关演技、无关剧情,而在于思想。就是说,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电视剧所表达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借由台词表达出来。这种剧,适合自己一个人慢慢看,细细品味其中价值。
“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 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 自己,那是交换。”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的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要想做点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非常值得一看。
(PS: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不定时推荐好剧,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同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道》这部作品我认为堪称精典,我体会最深的有关"文化属性"问题,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烙下文化的印记,从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芮小丹的价值观在被丁元英开悟后直线上升,随之提升的就是价值感的倍增,本来在警察圈子、闺蜜圈子、以及其他社交圈子,芮小丹都是一个非常有见解,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坚持自己内心的这样一个人。捍卫正义、保护别人、为更多的人而努力,这就是道德层面的了,人底层的需求是物质,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极致的情感,道德水平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如何消除内心的紧张和压力,恢复自身健康健全的人格。其实芮小丹在得知有可能因为“扶贫”而产生“事故”,有人因为这个事情而丧失生命,这是芮小丹不愿意看到的。她在和歹徒搏斗之前理性分析过优势和劣势,并且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提前给丁元英打电话诀别。
厚植家国情怀,增进爱国情感。芮小丹虽然在德国生活过,但文化属性的内核还是传统文化,她主流价值观还是忠君爱国、深明大义的那种情怀,是把集体利益放到个人利益之前去考量的。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是占有就变味道了,如果为了爱情而改变做人的原则和人格追求,那么无异于扬汤止沸,添薪灭火。直到芮小丹生命弥留之际,她才明白她的爱情一直都是她的,于别人无关,最起码对自己爱情负责。
情感的成熟、理性、情感态度。芮小丹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她也想无止境的占有丁元英,但是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有些话留了余地,没有说出口,假如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随着时间和事件是变化而变化,因为丁元英劝过芮小丹弃武从文,把生命的价值最大化,但是芮小丹选择做自己,与选择没关系,是追求、价值观、信仰、情怀、执念。
人没有情感会怎么样,那么人就是失去了意义,人生一世 草生一秋,不都在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活着,即使知道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的真相,也不会因为结果而改变经历生活美好的探索和发现。即使再黑暗的天空中,我也愿意寻找光明。
道德感是分别是非的能力,芮小丹分别是非观比平常人更细致、细腻。她会不断问自己,是非对错,就连好友叮嘱照顾丁元英,在国年这一天,她会觉得自己东道主身份,因为忙而忘记这么一个人存在而内疚。
同情、反感、眷恋、疏远、尊敬、轻视、感激、爱、憎、背信弃义、同志感、友谊感、安全感、成就感、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理智感。美感、宗教情感,母爱。道德水平。道德的区别是由理性得来的,而是由道德感得来的。道德感指数的五个维度,人格魅力、精神追求、生活态度、天性使然、文化属性。
具有痞气的丁元英,为什么道德感反而越强。丁元英想通过扶贫神话,引起国人关注、反思,来为国人的文化属性中弱势文化喊两嗓子,是呐喊是彷徨,即使是他,也因为刻在骨子里面的劣根性、奴性、以及为了安稳而丧失对生命价值的探索。直不起腰的结果就是文化自卑,那么也没有办法符合强势文化的上层建筑,因为底层文化内容矩阵对于国人影响根深蒂固。
责任属于道德感,丁元英把拯救世界当成责任,不畏众人不解,还要逆天而行,希望有人能够给这个病开方子,那么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众认知的提高,更能理解天道和救世主之间的关系。
道德感的发展规律就是不同文化属性是人,道德感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穆罕默德和释伽牟尼,孔子和老子,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人的道德感上升,人性是弱点或者丑陋关在道德的“笼子”里。
作者可能有这么几方面考虑:
第一、向死而生,把主人公的死亡和主题放在一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