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书画,书法,仓颉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代书论都认同书画同源这一说法。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就像是一幅画,后来演变成抽象的文字符号。所以说书画同源。
中国书画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它们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对线质的要求要凝练有骨力。作品气韵要生动。有笔情墨趣。有写意精神。有人文精神。章法结构要奇险等。
现举例说明:潘天寿(1897一1971)
现代著名书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在写意花鸟画、山水画、书法、诗词、篆刻这几方面都有较高成就。
潘天寿书法早年学钟、颜、后学魏晋及古篆汉隶,行草学黄道周、倪元璐,形成自家风格。他的书法和国画画风一样,雄肆奇逸。他的书法和国画骨力劲健,求方折、生辣、雄劲。
书家余任天先生说:"没有潘天寿的书法,就没有潘天寿的绘画″。可见书法对国画的影响之大。关系之密切。
(下图为潘天寿先生书画作品,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文人琴棋书画 ,无所不晓。就像武将,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此文、画、境、景、情,勾画得玲离尽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两者之间虽异体但同质,在表现技法艺术审美等许多基本因素都是一脉相通的,且刚起源时都是人们记载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段。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职业生涯规划范例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怀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是为我国最早的“书画同源”释说。
“书画同源”现在已然是挂在许多文化人嘴边的一个成语,人们一致认为,书法是绘画的抽象化和符号化,绘画是丰富化、形象化的书法,它们关系亲密。后来“书画同源”成为了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书画同源”实质上就是“图书同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书法和绘画在源头上、起源上、渊源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根生。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的上古时期,最开始人们依靠结绳记事,但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就很难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仓颉就开始着手创造文字。为了造字,仓颉风餐露宿,四处游荡,当看到那些形状各异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鸡鸭大雁仙鹤等,它们踩在地上的蹄印和爪印时,仓颉灵光闪现,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回到部落后,仓颉就把这些足印画在地上,教人们认识各个印痕代表哪种动物。然而,很多印痕形状差别并不大,画在一起很容易混肴。在进一步摸索中,仓颉又画出了各个动物形状,这下子,比原来要好辨认多了。元古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就开始把这些动物形状画在彩陶上,岩石上,甚至画在身体上。画出的这些形状,看着既像画,又像字,它们是一体的,可以说那个时代是书画不分的,这可以从考古出土的文物图案和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等象形文字中找到依据。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在仓颉的带领下,人们集思广益,进一步简化图案,直到后来把这些图案刻在兽骨和甲壳上,就是距今大约3300多年时间的甲骨文时代,汉字才差不多逐步完善,慢慢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发展。
书画同源除了起源、来源和渊源的一致性外,从现代观点来看,两者还有以下的相同点:
一、共同的工具使用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使用工具最基本的都是离不开毛笔、墨水、宣纸和砚台,即中国的“文房四宝”,也就是说,写一幅书法或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都是先用圆锥形的毛笔醮上墨水,然后在宣纸或绢布上用点用线写出画出,只是中国画比书法多了种色彩罢了。还有就是很少用砚台,许多人直接用厂家生产的墨汁了,所以,如果缺点这些基本元素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中国书画。中国画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讲究“骨法用笔”(这一理论同样能适用在书法创作上)。\"骨法\"指形体结构,就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只有通过那一条条一点点遒劲有弹性的钩线、点戳,来追溯出那种至高的骨力。因为线条是书画艺术的生命力,任何一幅作品中每一根线条的强与弱会直接关系到此幅作品的成功与否,极其重要。而线条的产生就必须能过毛笔勾勒出来。
所以说中国书画相同的是,第一绝对离不开毛笔。其次,不能离开宣纸。因为只有在宣纸上写写画画才能产生出那种特殊的艺术韵味。就比如画一张写意国画,如果你不选择渗透力很好的宣纸,而用其他纸张代替,就是功力很高的大师,也不可能表现出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书法同样道理,如果写楷书时,却选用渗透力极强的生宣纸,就不可能写出理想的字。墨水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其本来就是中国书画的血液。所以说无论画画写字,不但离不开那三种工具。还要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而加以对材料工具的认真选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画的载体除了书画还有其他的物品,更丰富了书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并不妨碍“书画同源”的结论。
上一篇:膜结手机纳米防护公司企业文化是怎么来的?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与镀膜有什么不一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