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
冰心,王昌龄,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芙蓉楼送辛渐》这个极具有名的故事是:
传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王焕之和高适三人闲居长安,一天下着雪,三人一起到酒店去喝酒。随后,酒店里来了梨园伶官(皇家乐队、演员等)数十人举行宴会。三位诗人坐在一个角落旁观,宴会上奏起了音乐,有几位姑娘准备唱歌。于是三位诗人在一起打赌说:我们在诗坛上都很有名,可是从没分个高下,这回根据她们唱的歌词,看谁的诗多就算谁高明。
第一位姑娘开口唱的就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听说:“我一首”,立即在墙上画了一横记下。接着另一位姑娘唱的是高适的五言诗好《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连忙在墙上画一横说:“我的诗歌一首”。第三位姑娘接着唱的是王昌龄的另一首七绝《长信秋词》,王马上在墙上画一横说:“我两首了”。
王焕之看这情况急了,他说:“这些唱歌的姑娘都不怎么样,唱的诗也是下里巴人之类。”于是他指着一个最美的姑娘说:“听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诗,那一辈子也不敢和你们比诗了。”等了一会儿,这位姑娘唱了,她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著名七绝《凉州词》。三位诗人一听,鼓掌一笑。伶官们一看不知怎么回事,当知道他们原来是这些诗的作者时,纷纷给他们行礼,并请他们参加宴会,尽欢而散。
这就是与《芙蓉楼送辛渐》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说明唐代社会对好诗的人和诗人是很尊重,诗人们也以自己的诗篇能被社会广泛传唱为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先把诗文上上来,这首七绝作于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大诗人可能送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别。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背后故事
从诗中看,辛渐显然是王昌龄重视并信任的一位朋友。为何这样说呢?从辛渐这个名字除了在这首诗中和《唐才子传》外就没见到在哪里出现过就可以看出辛渐是王大诗人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们王大诗人朋友真的多,我们背过的就有岑参、李白、王维、高适和王之涣、孟浩然等等,由此更加反衬出了辛渐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对他的重要性。
再来看看我们王大诗人的处境就更加知道这个朋友的珍贵了,开元十五年(727年)王诗人就是进士了,补秘书省校书郎。可谓开局不错。但是开元二十七年就被贬到岭南,后返回到江宁做县丞,就在任职时期送了这个朋友,但是彼时他还是一个贬谪的人。送完朋友不久之后就被贬到龙标了,是不是记起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就是这。新旧《唐书》分别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和“不护细行,贬龙标尉”的说法。就是说他不注意一些细的礼节。
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一般来说大家都是送朋友的时候都是说“我会想你的”、“你要加油啊”之类的话,但是这首诗却没有这样写,而是叫朋友帮自己传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看来王大诗人也是慌到不行啊,一直被贬被朝廷冤枉,都怕自己的名声不好了。传到亲友耳里还以为我王昌龄做了坏事呢。。所以让朋友帮自己带个话,说自己是冤枉的,如果有人问,你就说我一片冰心在玉壶,清白得很。
结语
不得不说王大诗人很可爱,也很信任他的朋友辛渐。诗句前两句写客观的景象,后两句突然神转折。看起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实则还是心里有点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