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
冰心,王昌龄,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两首诗中,其中第一首知名度更高,我国现代作家冰心的笔名就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岁末,起任江宁丞,但仍属于谪宦。这组诗大约写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任江宁(今南京)县丞之时。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芙蓉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王昌龄一路相送,从江宁送到润州有70多公里,应该是沿长江走水路,在古代来回可能要两天,可见王昌龄与辛渐的感情非常不一般。第二首诗点明了时序为秋天,两人在芙蓉楼把酒惜别。
白话译文
其一
寒冷的秋雨,朦朦胧胧连接着江面与天空,一夜来到了吴地。天明,我将在孤峙的楚山边送别我的好友。
回到洛阳,亲友问起我,就请告诉他们:我这个人还象一片冰装在玉壶之中。
其二
丹阳城南,秋深似海,阴雨茫茫;丹阳城北水云茫茫。
在芙蓉楼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落寞,不能醉饮。寂静的秋江,天上的那轮明月就是我心迹。
《芙蓉楼送辛渐》中流传最广泛的诗句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关于题主讲的有怎样一个极具有名的故事?”除了我讲的外,诗本身的“极具知名”的故事还真没找到。但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故事可以找到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芙蓉摟送辛漸二首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壷。⚛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平明,黎明。辛渐,王昌龄的好友。
[诗意亲情]
迷蒙的烟雨笼子里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黎明江边的小亭中,王昌龄已经半醉,他拉着好友辛渐的手一直在倾述。辛渐即将登舟北归,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不久将隐沒在楚山之外,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小舟离开了江岸,随着棹声带着醉意辛渐在心底默默叮嘱自己:我一定会把兄长的苦恼与情怀转告!他一直望着亭中孤独的王昌龄,心生同念。秋风吹来一阵阵寒意,渐行渐远……
栏杆边,王昌龄已经望不到小舟的影子,浩荡的江面上只剩下无尽的楚山,蓦然间他拂袖高吟: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一什么功名厚禄,尽在轻笑中!做一个纯洁无瑕的人,才是我唯一的追求。什么时候与辛兄把酒秋江,醉待明月?……
[[一片冰心在玉壺]]出处:
[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
送别 [唐] 駱賓王
寒更乘夜永,凉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旗亭画壁,令人神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芙蓉楼送辛渐》是唐.王昌龄写的,全文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作者时任江宁丞,为朋友辛渐而作。
王昌龄一生轶事很多,最为人乐道的是以下
两个故事:
1.旗亭饮酒论诗――
一日,王昌龄与高适、王之焕在旗亭饮酒,碰到有几位歌女在歌诗助兴。王昌龄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的多,谁就是第一”。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了,三人相视而笑。
2.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见面后,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在离开的路上,王昌龄很悲伤,没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了被流放的李白。两人一见如故,在江边划船饮酒,畅谈人生。分手时,王昌龄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后来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也特地写诗送他,予以安慰:“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图片来源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