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不相信魏延?为什么说他脑后有反骨?
汉中,二人,的是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不相信魏延?为什么说他脑后有反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实际上表明他对魏延不信任。
魏延为人性格高傲,和很多人处不好,大家对他避之不及,诸葛亮早期还是很爱惜他的,比如魏延和刘琰争吵,诸葛亮责备了刘琰,还让他回成都去。
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琰与亮笺谢曰。。。。。。於是亮遣琰还成都,官位如故。琰失志慌惚。(《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而蜀国另一位重臣杨仪,和魏延简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某次魏延还要拔刀杀杨仪,竟然把杨仪吓得~~~哭了~~~~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三国志》)
诸葛亮呢,对二人都很爱惜,对二人都不忍偏废。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三国志》)
但是,诸葛亮临死的时候,是怎么安排二人的呢?
诸葛亮知道魏延和杨仪是生死不两立的,他对杨仪的安排是托以重任,让他和蒋琬姜维等带兵撤退,对魏延则是让他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命令,那就随他去吧。这是很明显了,诸葛亮显然更相信杨仪,对魏延则是无法断定。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三国志》)
其实吧,杨仪这个人也不咋的,但是诸葛亮一生谨慎,临终前他想的是让大军如何安然安全的撤退,他根据平日对二人的了解,才做出这个决定的。要说诸葛亮是故意安排杨仪杀魏延,这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他从大局和杨仪魏延的性格为人考量,认为杨仪会听话将大军带回,魏延则无法确定。
不过据《魏略》记载,诸葛亮临终托付军权的是魏延,杨仪怕被魏延杀了掉,就发布谣言说魏延要投敌,这才杀了魏延。依诸葛亮和魏延的相处来看,这种说法不足信。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魏略》)
(3)魏延是不是真的有反骨?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魏延并不是要叛变投降,只是为了杀杨仪,他本人自己自视甚高,觉得可以代替诸葛亮,这是很有道理的。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三国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人相轻。怕指挥不了,足见魏延才能之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不然,
当整个江湖被三国分割时,华夏大地涌现出一批英雄豪杰、文臣武将。忠奸善恶、真真假假参和其中,构成一幅壮美的三国史诗,而一些有争议的三国人物,却意料之外的被人谈论最多,火遍大街小巷,如曹操、魏延,拿魏延来说,在当时被当做反贼,后来百姓为其建祠供奉,也算是一个传奇。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魏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还得从他的所作所为看来。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开始选贤举能,官位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汉中太守”,谁来当?张飞已经自信满满,我胜券在握,还有谁比我更适合这个职位?站出来!果然没人。可谁来当这个官你张飞说了不算,大家说了也不算,那得咱汉中王说了算。汉中王刘备一指东,众人往东一看,那不是魏延么。
刘备器重魏延那是有目共睹,在自己称帝蜀汉之后,魏延也马上获封,官至镇北将军,到刘禅接任后,魏延又被封侯。但你们父子俩对魏延好,我可不一定买魏延的账,说这话的人复姓诸葛,字孔明。与诸葛亮意见不合,可不是一件好事。魏延与这诸葛亮的矛盾要从北伐战争说起。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延跟随。既然跟你上来了,我可要大展拳脚,为国捐躯万死不辞。魏延想起了韩信的招儿,几次北伐魏延都“请求”诸葛亮,只要给我一万精兵,咱们分头行动,在潼关会师,定能走子午谷奇袭长安城。魏延这个计划蓄谋已久,只要你诸葛亮点头,一定能出奇制胜。
可诸葛亮不同意啊,魏延傻在那里,愣是没辙,诸葛亮不同意也有不同意的理由:此招太过冒险,不宜这般行事。一票否决了,而且是一票否决多次。魏延见软磨硬泡都不能按自己计划行事,心中很是不快,偷偷骂诸葛亮胆小鬼,不是块带兵打仗的料。心里也暗暗可怜自己,怀才不遇,运气不佳。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诸葛亮为何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难道真是因他长有反骨?其实不然
熬呀熬,诸葛亮终于卧病在床。魏延这会儿估计心里头挺高兴的,我再也不用低头任人摆布了。令魏延想不到的是,诸葛亮考虑问题也万分周到,万一魏延死后有了权力,他的那些离谱的怪点子会不会害了蜀国?以防万一,除掉魏延,以绝后患。于是,病危期间,诸葛亮出一计策,与其他将领商议,让魏延来掩护断后,军队撤退!
诸葛亮西去,魏延忠肝义胆,丞相虽死,但是国家还要运转,况且还有我在,怎么能退军呢?杨仪只顾率军撤退,这可激怒了魏延,阻断了杨仪大军的回路。杨仪看时机来临,上奏刘禅,魏延造反!岂有此理,丞相尸骨未寒,岂容你这般放肆。刘禅也生气了,没想到被怒气冲昏头脑的魏延竟先率军要打杨仪,魏延此时的军队将士都知道魏延此事不妥,散的散,逃的逃。魏延中计死了。
上一篇:我站起来的时候屁股疼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