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到底有哪些人出家了,原因是什么?
湘莲,宝玉,大观园《红楼梦》中到底有哪些人出家了,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说不全,只能凭借印象说几个主要的人,比较次要的人,或者说,作者所费笔墨很少的人,我就记不得什么了。
第一个,妙玉。她是刚出场时就已经出家的。原因是家里虽然原本是官宦,可她自己好像是体弱多病(和黛玉很像是吧?),先是买了出家的替身,可是不管用,于是只好听从什么和尚还是道士的话出家了。——还记得吗?宝玉有一次在梦中喊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惊得宝钗愣了半天。
第二个,柳湘莲。好像是跟着一个道士走了,薛蟠还心心念念地托人到处打听要找到他,只是始终不能得知所踪。——对于这段描写,我读到时是停下来想了很久的。
第三,水月庵的老尼姑静虚、小尼姑智能。老的肯定是个假修行的,因为她主动勾引王熙凤插手官讼、制造冤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间搞出了两条人命,作者写她的名字叫“静虚”真是讽刺。小的也没有修行的真心、总盼望着谁来带她早日脱离这个苦海(修行之地对她来说是苦海),所以很快就被秦钟勾搭上了。这两个人,一个秦钟居然在服丧时淫乱苟且,一个智能身为出家人却轻易触犯色戒——因为秦钟相貌风流,同时也因为年轻而脱离不了对红尘世界的向往。
第四、清虚观的张道士及其身边一干徒子徒孙,也都是假的出家人和修行者。为首的张道士第一个就是个假货,本来他就是贾家买的替身,又身为道士却从来不专心修道,成天价想着怎么替有钱人家的儿女保媒拉纤,宝玉黛玉第一次遇到他就开始不顺了。
第五、马道婆。就是那个拿了赵姨娘的银子便施下巫术镇魇王熙凤和贾宝玉的道婆,后来吃了官司被定了死罪。
第六、贾宝玉。最后是跟着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消失了,也不知是当了和尚呢还是当了道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中出家的人有以下几位:
甄士隐(作“陋室空堂”,自悟,随缥缈二仙而去),
柳湘莲(尤三死后,随癫道人而去),
香菱(通行本结局,二仙师渡)
贾宝玉(一说跳湖自尽,一说出家,有待考证)
贾惜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中出家的有好几个,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惜春。
红楼梦里,惜春出家跟其余诸钗一样,她们的结局,曹公早在判词中透露,惜春的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也就是说,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为尼,这一点确定无疑。
关于惜春出家的暗示,原文中也有不止一处提及,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看到惜春正在跟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顽笑,惜春曾说出一句谶语:“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贾府过元宵节时,惜春作了一首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是佛前海灯。庚辰本脂批说: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这些暗示,都指明了惜春最后的结局,即出家为尼。那么问题来了,惜春为什么要出家呢?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第一,出于自愿。从上面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惜春出家的念头,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种下的。她跟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玩的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们志趣相投,两个人聊得来。
年深日久,她们彼此自然会聊到很多东西,比如惜春跟智能说生于富贵之家的无奈和孤独,而智能儿则会跟惜春说出家为尼的清苦和寂寞,但这也许正是惜春想要的生活,因为生于贾府的她,不仅孤独,还不自由,而做尼姑,至少人身是自由的。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惜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又跑去炼丹,哥嫂也不管她,她自幼又被贾母抱过来一起养着,小时候的惜春,是孤独的,没有玩伴,这也成为她后来养成孤僻性格的重要原因。
自幼就孤独的惜春,自然不怕孤独,甚至喜欢上了清静而无人打扰的孤独,就像水月庵的智能儿一样,每日青灯古佛,慢卷经书,她应该是向往过这种孤独但相对自由的生活的,尤其在贾府走下坡路以后。
第二,被逼无奈。除了心甘情愿这样的内在因素,惜春出家,应该是受到了外力的挤压和逼迫的,最明显的例子,即是由抄检大观园一回所引发的风暴。
惜春毕竟是宁国府的小姐,跟荣国府还隔着一层,而抄检大观园却深深地震撼或者说震慑到了惜春,她有恐惧,也有愤怒,因此在她的丫鬟入画私自传递物件事发后,惜春先是“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接着就是说什么也要他哥嫂把入画领走,并因此跟嫂子尤氏大吵一架。
惜春的话很值得细思,惜春冷笑道:“……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尤氏说她糊涂,她说:“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说她“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反击说“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说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忽然说出这样一句“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嫂子和小姑子之间的一番对话,已经可以看得出,此时的惜春,早已有了出家的念头,她的这个念头是从小种下的,但在抄检大观园时,她才强烈地意识到,不出家,也许永远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生活。她生于豪门,从小就见多了肮脏、算计和各种人心的冷酷无情,早有出世之心。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贾府已经摇摇欲坠,对于年幼的惜春来说,除了出家,她没有别的路可走。因此,她是在自愿之时,又被残酷的现实给逼迫了一次,逼迫她不得不早作出家的打算。
第三,看破红尘。这一点抄检大观花园时,惜春已经说了,“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此时的她,已经开始了悟了,也就是逐渐看淡看破放下了,而这种看破红尘的道行,跟她自幼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