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十里不同音为什么出现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不会有这个情况?
方言,长江,峡江十里不同音为什么出现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不会有这个情况?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十里不同音为什么出现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不会有这个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在长江三峡,有蜿蜒的长江,有秀丽的风景,更有勤劳优秀热情的峡江人,欢迎大家来三峡游玩,体验浓浓情意的峡江生活。
有很多人来到三峡,游玩过三峡,非常赞赏三峡人的生活。曾经有人问过我和题主相同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条长江水,养育着峡江的人们,喝着一样的水,吃一样的米饭,但是说话的口音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呢?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刻意留意了一下,希望可以找出这个原因。我发现,口音会根据长江南北或者上中下游不同而都有所不同,心中也是非常好奇!到访过沿长江的很多地方,体验过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发觉确实如此!
长江三峡地区根据长江上中下游地域划分。大体可以划分为峡江地方口音和四川口音为主,越往长江上游走,基本巴东往上都是以偏四川话为主,往下则以峡江本地口音为主!而长江江南江北峡江本地人的口音,也同时根据地方不同口音也会不同,基本都遵从十里不同音的法则的。
分析原因,近代历史原因,三峡地区由于也经历过抗日战争,所以人口流动较频繁,这也造成各个小地方口音不同。但也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峡江的地理交通条件受限,人们流动性不大,而让江南江北等地方各个村落形成闭环式的特色,口音也就各自不同!
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形成长江南北人们口音不同,但有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的告诉各位,生活在长江地区的人们,都是热情的善良的朴实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崇尚三从四德,讲求文明礼仪道德!三峡地区很久以来由于地理环境条件比较封闭和不便(90年代以后才得以改观),人们的思想都比较保守,民风比较纯朴,心底比较善良!欢迎大家来三峡玩,来三峡生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很好的诠释了峡江人的品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长江以北属于华夏文化领域,华夏文化大同小异,相互之间不影响交流。
长江以南属于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
不同越族之间也是鸡同鸭讲,吴越人说吴语听不懂闽越人说的闽南话,闽越人说着闽南语听不懂南越人说的粤语……丘陵之地很容易分割形成不同的部落种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南地区是吴方言区,笔者在江南地区工作生活20多年,对江南地区的方言略有感受。确实如此,就吴方言而言,苏州话 ,无锡话,有不同。江阴西乡和江阴东乡话不同,主要是语音有差异,西乡音接近常州,东乡接近常熟西部音。我的同事,一个江阴人到宜兴去,听不懂宜兴话,他们交流需要说普通话。十里不同音,当然不是很精确,但二三十里不同音是很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江南地区相对而言,因长江阻隔,总体较为安定,社会流动性较缓,一个小范围内保语言有相对的封闭性。长江以北其实也有这种情况。大致上,因为历史上长江以北的更大地域社会的变迁动荡更为频发一些,所以文化、人员的变化不可避免,语音只能说较为接近而已。笔者是北方人,但听不懂部分北方方言其实是正常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和你说长江以北就没有了?麻烦去南通看看,谢谢,一个县里就有三种方言而且还互相听不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人文意义上的南方地区常指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六南方言区,如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江西等。不知您所说的长江以南和以北是不是这个概念。
同一地域里出现“十里不同音“原因,个人认为是人口迁徙造成的和地理上原因造成的。
在历史上,中原地区人口相对稠密,但因战乱等原因,中国历史上出现过6次大的人口迁移。迁徙目的地基本集中在南方地区。总的来说,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
而移民一般多以家族,同乡为单位聚集。举个例子,山西人定居在山脚,河南人定居在山坳,随同处一座大山,但使用的语言上却并不相同。
另外,南方多山,交通相对北方的平原存在诸多的不便,交通的阻隔形成了天然的文化屏障,同样也影响了各地语言的交流,所以出现了“十里不同音”。
“十里不同音”并不是南方独有的现象,北方地区也存在这种情况,形成原因不是交通的问题,而是移民的出现。举个例子,北方城市天津,天津话其实就是一个方言孤岛。
为什么这么说,天津历史上就是个移民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听到6种方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