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些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孩子,学生,老师一些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兴趣造成。众所周知,许多时候,兴趣会主导人的思想,兴趣会主导人的行为。特别是未成年者,比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部分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我为小学车上课,整个过程是寓教于乐,在喜庆的乐趣中产生对学习的更深厚的兴趣。所以学生们为什么见到某老师很喜欢,听课很入迷,按学生的说法就是因为老师能带来兴趣!而见到另些老师却不喜欢,就是因为不能易懂易解,不能兴趣盎然,怎能“么么哒”呢。
三、信心造成。我再举个例子,也是真实的例子:有有一对中年夫妻,带着孩子去异地大城市打工,虽然孩子不多,只有一个,还是男孩,在家乡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成绩都不错,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但到了大城市,到了新地方,一年还不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下滑了。是他不爱学习吗?不是!但为什么成绩差了?他也不知道!老师反映的是基础差。偏偏这时候,这对夫妻,因为在大城市干不下去,只好又带着儿子办理退学,到另一个小城市打工,儿子转入当地的新学校读书。这样一来,连儿子都没有信心了,越读越差,害怕学习了!失去了信心,就算再给多少书本,再给多少补习作业,你说还“有木有用 ” ?
综上所述:学生不爱学习,不是从娘胎出来就是这样的,而是从环境、兴趣、信心等多方面造成的!如果老师、家长给以引导,就能走上正轨,热爱学习!你越引导得好,他(她)越改变得快。也许,到时他(她)进步了,还会给你一句俏皮话:“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是教师医师,又是三教老师,因从事这三教(学校基础教育、城市职业教育、社区健康教育)而笑称。您在平日中,遇到相关的任何问题(如学生思想、社会就业、身体健康等)可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或推荐,能有助你解决问题,幸福美好健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得澄清一点,并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而是不想用现在的方式学习,或者说不想去参加考试。
第二呢,必须得说学习是一个很枯燥很无聊的一个过程。
不只是孩子,成年人同样也不愿意学习,也在逃避着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很多鸡汤让大家走出舒适区,但是也有一些鸡汤让大家留舒适区。
而学习的这个过程是什么呢?是让每个人清清楚楚明白自己的舒适区到底是在哪儿,舒适区的界限和边界到底有多大。
而探究这个过程是很枯燥,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当你知道你所谓的舒适区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地,而别人的是一个世界的时候,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冲击,成年人也接受不了,更别说孩子。
放到学校里面这个样子对应的就是考试成绩。所以孩子也无法接受,其实他是从心里头有一种抵触和逃避的感觉,所以说是感觉他不喜欢学习,其实是他不喜欢面对这样的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要求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呢?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善于因势利导,学会妥协。必要的强迫是需要的,但要注意控制度,不能水牛不喝水强按水牛头! 另外,没有那个孩子是纯粹的爱学或者不爱学,一节有意思的课外实践,或者一个优秀的好老师都是孩子学习情绪转化的契机,要善于捕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些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就在三月份至七月份,我在浙江某小学任教六年级语文,在我一个学期的观察下,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
一、教师原因
1、不恰当的引导方式。有些学生上课走神,没注意听讲,课后不会做练习,去问老师,老师说“怎么这个都不会,我不是讲过几遍几遍了吗?上课你在干什么?”一顿臭骂过后,学生有问题也不敢去问。
2、惩罚过多。很多老师都会罚抄,做错或说错就要被罚抄几十遍甚至几百遍,让学生产生疲劳厌恶。
3、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良好,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他只想到老师对他的惩罚,让他误以为老师讨厌他。不会表达对学生的爱。
4、教师的偏心,不公平对待。很多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而忽略成绩差的。优等生犯错选择无视,后进生犯错加倍惩罚。从而导致后进生放弃学习。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自信。不会的知识点太多,让自己丧失信心。他心里想的是“这个不会又没事,反正我不会的太多了”。
2、受朋友的影响。看见朋友都没在学习,他似乎会觉得自己也不用学,他都在玩,我为什么不玩?
3、不喜欢任课老师,从而发自内心的不想学,你让我做的我就是不做。
三、家庭原因
1、受父母的影响。有些父母在让孩子做作业看书的时候自己却在旁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说好好学习,一边用行动证明不用学习也能生活。
2、父母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漠不关心,只关系成绩。很多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学习的过程多么艰苦,只在乎结果,孩子进步了没有表扬,退步了就要被惩罚,导致孩子学习的无力感。
3、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作对比。很多父母只看见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和别人身上的优点;而看不见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别人身上的不足。趁机打击自己的孩子,还洋洋自得的以为是在激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有挫败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