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成功与他极其谨慎有关,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说法对吗?
司马懿,空城计,西城《三国演义》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成功与他极其谨慎有关,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说法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诸葛亮空城计之所以成功与他极其谨慎有关,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说法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摆的空城计是不得己而为之,这与他平时谨慎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能相提並论。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两个原因。第一诸葛亮把人马都分拨到各个隘口把守或阴蔽之处埋伏去了,他身边无有将士护卫,就是剩下的文官,也分一半人马运粮草去了,小小西城只剩下二千五百人,多是老弱病残者。马报急报“司马懿引大軍十五万望西城县蜂拥而来”,这迫在眉睫之急,怎么办?如果逃跑已来不及了,如果投降那不是诸葛亮的品格。第二诸葛亮善于推测对方的心理活动,司马懿也是著名的军事家,不是一般人物,平时作战也非常谨慎小心,没有十分把握绝不会冒然行动,同时诸葛亮以“谨慎小心”以著称,其名声度超过司马懿。诸葛亮把握准了司马懿的脉博,故此摆出了空城计。所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个小童携琴一张,于城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大军到了城下,看到这种情况,料到诸葛亮必有埋伏,绝对不能冒然前进。立即教前军作后军,迅速撤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贵族,崇尚贵族精神!决一雌雄,点到为止。对方投子认输,适可而止。穷寇勿追!较量的是智慧!不是以命相博!诸葛亮城头抚琴,弹奏高山流水!贵族之间的语言!座山雕们的黑话,外行人听不懂的。诸葛亮弹了曲《兔死狗烹》开出谈判条件。司马懿退兵,双方城下之盟,谈判成功!都云司马痴,谁解其中味!诸葛亮投子认输。司马懿辙兵!兵痞草莽之辈,安知个中玄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这么说,因为诸葛亮平时行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极为谨慎。
如在一次北伐中,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愿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由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包括他的对手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
所以,对手都会认为“孔明不会兵行险招”。
因此,在诸葛亮施空城计时,司马懿一方面认为里面可能有伏兵,冒然攻进去,自己未必能占开便宜,本身司马懿也多疑谨慎之人,不轻易涉险。另一方面,打了自己的小算盘,如果灭了诸葛亮,自己会陷于:“兔死狗烹”的地步,再三权衡利害关系,决定不冒这个险攻入城内。
双方都在揣摩对方的心思。惺惺相识,所以成就了诸葛亮空城计实施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永圣说:
空城计,确定是小说家言,以此事壮诸葛亮之智也。
事出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原书回目为: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本回一开始,都督司马懿就告诫先锋大将张郃,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肯弄险行事,为后文空城计中计埋下伏笔。有意思的是,他说的策略,竟然与蜀国大将魏延相暗合,即:出兵子午谷,径取长安。
马谡失街亭,令诸葛亮先机全失,有点措手不及。此时西城无兵无将,只得老兵二千五百,用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说:战不能战,若弃西城而走,又跑不赢,所以兵行险着,大摆空城计。
要注意的一个事情是,此时因为蜀国反间计,司马懿是赋闲宛城,此时因钟繇向魏主曹睿举荐刚刚官复原职,虽加为平西都督,实际并不一定取信于魏主。何况还有郭淮、曹真等想来争功,让司马懿也有了想法。
拥寇自重,历来是镇守大将的法宝,作为最能韬光养晦的谋略家,此时司马懿新得兵权,安能无此想法,而且所图甚大。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司马懿起初是不信的。待到城前,见诸葛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二童子一执剑,一执拂尘,已知其意思。即使城破,也能自戗,蜀国精锐皆在外,西城实无用也。而且古人多通音律,识琴语,安知诸葛亮此时未向司马懿申明厉害关系。再加上司马懿因反间计还心有余悸,此时正好顺水推舟,退兵而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空城计”算是整个《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段,但这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如果要用“空城计”来说明诸葛亮极其谨慎有关,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一、“空城计”的事件背景
故事引自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第95回,诸葛亮听闻司马懿大军临城,而城中并无守兵,于是吩咐左右人等,“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司马懿疑城中有埋伏,观望后,撤兵而去。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是为《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