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辞为啥爱用“兮”字?
楚辞,屈原,助词楚辞为啥爱用“兮”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楚辞为啥爱用“兮”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属于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
第二种是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
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不可读断。
兮”字,在《楚辞》中很常见,普通话读如“希”,是语气助词,同现代汉语中的“啊”。“兮”字是战国时代民间普遍使用的口语,特别是楚国(在今湖北一带)使用很广泛。一般来说,它在《楚辞》中作语助词使用,以调整音节、舒缓语气,更好地表达感情。使用“兮”字,并不自《楚辞》始,《诗经》中就有不少“兮”字句子了。不过《楚辞》中把它使用得更集中更灵活,以至成为《楚辞》的一个特色。另外,“兮”字也还有别的讲法。如在有的地方当“于”讲,有的地方当“则”讲,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楚辞作者当时所生活的那个地区普遍使用的语言表述习惯所决定的。“兮”字应该是当时常用的语气助词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楚辞作者当时所生活的那个地区普遍使用的语言表述习惯所决定的。“兮”字应该是当时常用的语气助词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地方语言特色。当时应该蛮口语的,现在则觉得文得很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跟你总喜欢把那个字挂在嘴边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兮是中国汉字,读音为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兮”字的普遍使用
《楚辞》“兮”的运用特点有以下:
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
是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
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不可读断。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诗经》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还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宽兮绰兮”、“伯兮朅兮”,但是这样的用法相对来说只占少数。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为广泛,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用“兮”虽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长,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创造性并因此成为屈原作品语言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屈原划时代的创造。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来是个语助词,许慎说:“兮,语所稽也”,段玉裁说:“语于此而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郭沫若、闻一多认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写作“呵”,证明郭、闻二位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情感、延长音节、调整节奏,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楚辞》“兮”的运用特点有以下:
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
是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
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不可读断。
上一篇:大家眼里的永远是多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