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民种植的花生,轮作的好处有哪些?
花生,土壤,作物农民种植的花生,轮作的好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民种植的花生,轮作的好处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花生忌连作,轮作换茬种植模式,是我们当地人种植花生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保证种植花生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地老话说:“花生喜生茬,换土如上粪”!
欢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农的高度】,一起探讨更多关于乡村的事儿!
花生轮作的好处:
1: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传然性病害。以青枯病为主的土壤传染性病害非常厉害。连作花生,如果被这种病害感染,是造成花生减产缺苗的主要原因。花生青枯病主要通过残留在土壤的病菌传播,轮作种植花生,使病菌失去寄主,生存条件发生改变而死亡。所以,花生青枯病的发病率和轮作周期的长短,以及轮作方式密切相关联,轮作周期越长,青枯病发病率就越低。同时,轮作还可以防止花生长期连作种植,导致花生根系的中毒。
2:轮作能够改良土壤,平衡养分。花生根部生长有根瘤菌,可以固氮。花生收获以后,其中会有一部分氮素留入土壤之中,增加土壤含氮量的成分。花生收获以后,残留在田间的花生茎叶根须等,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改良土壤作用。花生吸收氮较少,吸收磷钾钙较多,而水稻吸收氮比较多,所以花生和水稻是最佳轮作模式,它们生长所需刚好互利互补,平衡养分的供应作用,防止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
3:水田旱田轮作。花生轮作以水旱轮作最好,轮作周期至少一年,最好在三年以上。这种水旱田交叉的轮作模式,对于一些杂草和地下害虫是有效的治理,毕竟一般的害虫不适应水陆两栖生存,杂草不适应也会减少很多。
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有灌溉的条件下,即便是在贫瘠的土壤也能获得高产。当然,在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环境中种植投资少,回报高。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管理,合理化种植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增产增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花生轮作的好处
1、能减少病虫草害:任何病虫草害都有一定的寄主或适宜的生存条件才能生活和繁衍,合理轮栽不同作物,使其失去寄主或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其不能繁殖或死亡,减少为害。例如花生青枯病是南方旱地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常达20%~30%,严重时高达50%以上,目前尚未发现有特效药物防治,主要是采取轮作的方法来减少为害。水稻与花生轮作可使青枯病发病率降至2%左右,小麦、木薯与花生轮作三年,可使发病率降至5%左右。
2、有利于田间养分平衡:一方面水稻与花生轮作,花生的根瘤固氮作用和茎叶回田,提高了土壤肥力,据调查,花生与水稻经多年轮作后,土壤的有机质从0.96%提高到1.37%,全氮由0.066%上升为0.086%。另一方面水旱轮作,土壤的氧化还原性不同,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释放速度不同,水稻与花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也不同,水稻吸收氮素较多,花生吸收氮素较少,二者正好互补互利。
二、花生轮作方式和周期
花生的轮作方式应因地制宜进行选择,一般以水旱轮作为好,或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前者主要是与水稻轮作,后者与小麦、大麦、玉米、甘薯等轮作。轮作周期愈长愈好,水旱轮作周期可短些,与旱作物轮作周期宜长些,至少三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轮作休耕
轮作休耕,是耕作制度的一种类型或模式,是耕作学、土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轮作
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3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试点区域: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
技术路径: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改变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和养分结构;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减少灌溉用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
休耕
休耕,亦称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上,耕地进行休闲(休耕),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
1.地下水漏斗区。
试点区域:主要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沧州、衡水、邢台等地)。
技术路径:连续多年实施季节性休耕,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减少地下水用量。
2.重金属污染区。
试点区域:主要在湖南省长株潭重金属超标的重度污染区。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可以确定污染责任主体的,由污染者履行修复治理义务,提供修复资金和休耕补助。对无法确定污染责任主体的,由地方政府组织开展污染治理修复,并纳入休耕试点范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