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川地区时常地震这是为什么?
板块,地壳,青藏高原四川地区时常地震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在地震波没有传播到破坏区之前,我们是没有感觉到摇动,其实这个时候地震已经发生了。所以,它也不属于地震的精确预测,这两者没有关系,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反驳我说地震无法精确预测,我们不能左右。但是请相信科学,如果地震精确预测真的能够做到,这也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
这样也就不会有任何地震灾难发生了,只要知道什么时间出现地震,那早就撤离了,岂不更好?所以,地震精确预测无法做到,大家还是以地震预警防御为主吧,这就看未来会不会做到。我们倒是期待能做到,这算是为全球人类做贡献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中国亿万万同胞为四川和新疆祈福祝愿四川新疆人民一切安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目前地震死难人数还在上升,在巨大的天灾背后,很多人疑问为什么这一次依然是四川受难?之前有一种说法是“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那么雅安这次的大地震为何还会发生?
01、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02 汶川地震后,“四川数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上一篇:天气热吃什么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