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和氏璧,玉玺,玻璃珠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玻璃珠上有眼睛?
玻璃珠上的眼睛可能来自于“恶眼意识”,在西亚、北非、南欧一带,人们认为某些人的眼睛中拥有邪恶力量,会给被注视者造成伤害,因此佩戴一些眼状的护身符,能吸收恶眼的力量,避免恶眼注视的伤害。故蜻蜓眼玻璃珠在这些地区很流行。
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何方
那么,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中国的蜻蜓眼玻璃珠和其他地区的玻璃珠有联系么?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中国早期的蜻蜓眼玻璃珠属于西方系统的钠钙玻璃,其纹样也和西方蜻蜓眼更为接近,而年代稍晚的玻璃珠中,许多属于中国系统的铅钡玻璃,纹样也与西方有所区别。
因此,可以推测,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遥远的埃及等地中海地区,在中国受到了贵族们的喜爱。因此,中国工匠参考了西方样式,创制出本土的蜻蜓眼玻璃珠。
玻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玻璃最初被人们发现可能是出于偶然。古代人们在沙洲上烧火做饭时,恰好沙土中含有一些物质在高温下产生了玻璃小颗粒。在约四五千年前,玻璃器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文明中出现了。而在中国,商代至西周早期也独立创制出玻璃。由于原料不同,西方的玻璃为钠钙玻璃,而中国玻璃为铅钡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但是,在丝绸之路尚未开辟的先秦时代,蜻蜓眼玻璃珠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飞”到了中国的呢?
原来,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茫茫草原上,从远古起就有一条草原之路,骑马民族在草原上疾驰,将文明从一处传播到另一处,这条路可谓是一条“草原快速路”,而沿途陆陆续续发现的蜻蜓眼玻璃珠可以给我们勾勒出这条草原快速路的路径:玻璃珠从地中海地区来到了黑海沿岸,这里是草原路的起点,然后一路东行,经过中亚,到达阿尔泰山一带,一条道进入新疆,另一条道继续东行到蒙古高原,再南下,进入内蒙古、山西,再进入中原王侯的宫中。
而江汉地区的随国,很有可能是一个蜻蜓眼玻璃珠的著名产地,曾侯乙墓中的玻璃珠为各墓葬中数量最多,可为一证。这里的工匠根据西方蜻蜓眼玻璃珠的特征,创制出本土的玻璃珠,传说中的“随侯珠”,或许便是其中最耀眼、最美丽的一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可是出现了不少的奇珍异宝,但要说最为奇珍的就是中国三大宝物:和氏璧、随候珠、龙凤石,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和氏璧与随候珠。
一 .和氏璧
完壁璧归赵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个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琢玉能手叫汴和,他看见有一只凤凰落在了荆山,他前去看,便找到了一块璞玉,便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文王,可是楚文王说这个明明就是一块石头,连看相玉的师傅也是说这个是一块石头,随后楚文王便以欺君之罪把汴和处罚了。最后楚文王去逝,汴和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这个令武王很是感动,就叫玉师把璞玉打开一看,果然是绝世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面和氏璧到了赵国手里才有了完璧归赵,最后到了秦始皇手里,被秦始皇打造成传国玉玺。然后关于和氏璧的到下落有两个说法,一是陪葬于秦始皇陵,没有做为传国玉玺流传于后世。二是秦朝亡国后做为传国玉玺流入了刘邦的手里,代代相传,等到西汉末年,王莽想篡位,逼其姑母汉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气愤把玉玺摔了,玉玺就缺了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之后王莽败,玉玺就到了刘秀手上。东汉末年,太守孙坚攻入落阳,在一宫妃尸体的锦囊里发现了经过黄金镶嵌的传国玉玺,上面刻有篆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后被袁术抢去,袁术死后,被夺去献给曹操了,后三国归于晋国,玉玺落入了司马炎。
再后来就传到了唐高祖手里,就这样传国玉玺传了五代就不见了。从发现和氏璧到和氏璧失踪过去了两千六百年,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和氏璧和在出现我们的眼前。
二 .随候珠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是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
在《搜神记》里有说“随候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传说随国国君有一次出游,看见了受伤的大蛇,随国国君心有不忍,就叫人给大蛇包扎伤口后就放大蛇离去,许多天后,大蛇痊愈后衔了一颗明珠前来报恩,这就是随候珠。
后来随着随朝衰亡,楚武王伐随,随候珠就落入了楚武王手里。楚被秦灭后,秦始皇就拥有了和氏璧和随候珠,到了秦始皇手里随候珠就不见了,可以猜测,随候珠陪着秦始皇下葬了。
喜欢的请点击下方,点个赞或是关注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第二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镇)。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自焚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北宋赵匡胤开国后,就未见有传国玉玺的记载。北宋哲宗时,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一局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是始皇帝所致的传国玉玺。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玺又失踪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