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中国水平最高的三首诗(词)是哪些?
中国,长恨歌,诗词你认为中国水平最高的三首诗(词)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说前面两首诗分别让人想起中国的音乐与戏曲、中国的建筑与书法,这首诗
则会让人想起意境幽远的中国画,无比写意。
全文九个“一”,白描手法勾勒出简约的一幅卷轴。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典型之作。颇有水墨之风范,闲适之意境,让人的目光停留在咫尺,思绪却又飘向了天边。
虽然只是“一”,但中国人的“一”却最是丰富,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字自是美无穷。所以,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色撩拨,有“更上一层楼”的无穷韵味,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空旷寂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狂放洒脱。
又说“钓”字,中国文人讲究雅兴与诗情,所以,钓字很少与“鱼”搭配,我们可以“独钓寒江雪”,可以“独钓一江秋”,意境之美,美不胜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02.《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03.《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会选这三首:《长恨歌》文学性第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感染力第一;《春江花月夜》哲学性第一。
从《诗经》到当代的海子、顾城,中国经典诗词无数,很难说哪首最好。但从文学性、情感感染力和哲学性上,我认为中国诗词中有以上“三座高峰”,至今没有后来者能逾越,这三首诗词应该能代表中国诗词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
《长恨歌》白居易
中国诗词中能写出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的,很少很少。而能把一个故事写的如此动人,《长恨歌》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把《长恨歌》排在文学性第一,因为它把叙事、写景、抒情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叙事上,《长恨歌》的故事背景是真实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白居易在创作时融合了民间传说和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把一段君王和妃子的爱情纠葛、生离死别描写地波澜起伏、感伤动人。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再到最后的高潮,爱情似宿命般实现了无尽轮回:“但教心似金细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表现手法上,《长恨歌》用了大量的修辞笔法,而且用的出神入化,举2个例子:
描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用到了极致的夸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每读到此处,脑中都能浮现巍峨大殿中佳丽无数,但在大殿之上、龙榻之侧有一束金光格外耀眼,这束金光改变了一个帝王的命运,也影响了一个王朝的走向。
在写杨贵妃身死之后李隆基对她的思念时,用到了景色反衬:“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面对优美的景色,李隆基没有心动,反而愈加悲伤,满心思念的都是爱妃,芙蓉像爱妃的脸,柳枝像爱妃的眉。仿佛景色越优美,对他的折磨就越深。
我们今天人解读《长恨歌》,对它的赞美大多来自其背后的隐喻,表扬它用高超的文学手法讽刺了唐明皇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最后葬送唐朝盛世。然而单就文学的角度细细品读《长恨歌》,会发现它所写的这段爱情故事又何尝不让人哀叹断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一首词,短短56个字,表现伤感之情何其浓郁。南北宋三百多年,古词最巅峰的时代,都无一首的感染力超过他们身前的李后主。
全词的情感核心一个字:愁。有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到好处的象征,让所有的读者都能体会到他那份对故国的愁思。
李后主不矫揉造作,不花言巧语,在面对家仇国恨,不粉饰自己的过失,也不哀怨历史的不公,只表达他那如江水般不绝的愁思,将不堪的故国往事都藏在了“月明中”。
正所谓:文字越短,力量越大。短短56个字的情真意切,让后世再多的华美篇章都黯然失色。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张若虚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生卒年月不详、履历不详,传世的作品只有两首,然而其中之一的《春江花月夜》就为他赢得了一个巅峰美誉——“孤篇压全唐”。
是否真的能压全唐,这点见仁见智,但至少从表现的哲理性上,《春江花月夜》即使放在中国所有的诗词中,也算是技冠群雄的存在。
从文字表面上,《春江花月夜》词句工整、音韵优美,同时描绘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月夜风景图。但它的出彩不仅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把春、江、花、月、夜这几个富有变化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引申到对时间、人生、宇宙等永恒问题的思考当中。
“月亮”这个符号,是对这些永恒问题思考的线索。月亮每夜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让张若虚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上一篇:温州一辆货车变身“敞篷车”上面竟坐了26人,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