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印为何白文居多?
印章,封泥,阴文汉印为何白文居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印为何白文居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印为什么多为白文,是为了实用。这与古代保密制度有关。汉代纸张稀少,官方通信公文大都用竹简,为了保密,古人将竹简捆好后用泥封在结绳处,并将封泥上加盖送件人的印章(多为官职)。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一时期的印章几乎全是白文(阴文),就是因为阴文钤于泥土变为阳文,易于辨识。封泥与古玺相表里,它可以说是秦汉印章在泥上的“印蜕”实物。隋唐以后,纸张的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契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是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之粘土上盖上印章的遗存。卫宏《旧汉仪》中有“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的记载。它起始于东周,秦汉最盛,终于南北朝。
溯源信封雏形,回望千年历程,探寻古人的保密思想、保密措施和保密实践,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能帮助你,欢迎加我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印为何白文居多?
现在写书法作品,一般两枚印章,白文朱文。显得雅致,具有阴阳文的和谐展示。起到章法布局的完整与趣味横生。
对于汉印白文居多,这要从古探源, 印章和印泥、宣纸或者连史纸是天生的铁三角,学印最好从汉印入手,汉印中又以白文印居多。其实这是误解,在印泥出现以前皆为“封泥”,从秦汉常用,出现的此景之印皆为白文,至汉代已经有了朱文,少而已,随着造纸术,朱文渐渐出现,隋唐便有了印泥,随之朱文白文并存也就延续至今。
至于对朱白文印章的刻法,有一定刀法。对于刻印是门外汉,仅仅知其印章是书法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点缀,成其为画龙点睛之妙,或许锦上添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印以白文居多,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 书法的流变的原因
从秦到汉,书法的主流字体从秦篆过渡到汉隶,由于秦篆的笔画圆转姿肆,需要方形界格来约束,而汉隶笔画平正齐整,无需界格,所以对铜凿印或者玉琢印来说,白文印制作更加美观、方便。
2, 汉代的典章制度
在中国的印章史上,汉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跟汉代的享朝时间较长有关,也与汉王朝的封建典章制度愈加完备有关,作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印章在汉武帝时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什么官位称玺,什么官位称印,什么官位称章,都有严格规定;使用材料、制作规制也有同样严格的规矩。所以绝大多数官印、私印都按典章制度做成白文印。
3, 制印的材料和方法
王侯用印,材料为白玉,白文印是唯一可琢磨的形制。
铜印又分铸印和凿印。铸印的方法一般是先雕刻泥范子,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腊法冶炼铸造而成,多用于高级的文武官员。凿印多用于紧急的军方官员任命时,快速在铜胚上凿刻。这两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印章效果都是白文印。
从汉初一直到三国的魏晋,期间绵延六七百年,大量的白文印制作精美,艺术价值极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印继承秦的传统,以阴文为主。官印全用阴文,凿铸都有。西汉官印多数采用铸印,罗福颐先生说:“西汉官印文字多半整齐端重,出铸造者较多,用此标识可十得七八而已”。殉葬印多凿印,颁授番邦属国头领的印章多为凿印。凿印中有一种“急就章”。都是些将军印,据说是应付军事急需,临时在铜质印坯上草草凿刻的,印文不拘成法。线条往往变形夸张,时有错笔漏划,凿印细浅,刀痕清楚,刀法劲猛,粗拙自然,天趣横生,是汉印所独有的风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文、阴文好刻,直接刻下去,在印石上刻出笔画就成了。
而朱文、阳文不好刻,需要刻得多,小心留出狭窄的笔画,比较难刻,个人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