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宝宝感冒咳嗽怎么办?
宝宝,孩子,分泌物宝宝感冒咳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饮食要清淡,不可贪吃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要避免食用过咸、生冷、辛辣、甜腻、油炸等食物。宝宝吃的过咸会加重水湿在体内的积聚,使痰生成更多;生冷辛辣食物会刺激呼吸道,使咳嗽加剧;甜腻油炸食物,会蕰热生痰,会加重咳嗽;而过酸的食物有收敛作用,使痰不易咳出。另外,海鲜等发物也不宜食用。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还要保持室内湿度,秋冬季节室内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8℃左右,湿度要保持在45%左右,这样有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状态和黏膜表面纤毛摆动,有助于排痰。
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不要给孩子穿得或盖得过多,此时家长要逐步培养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要放弃。宝宝需要适应逐渐降温的过程,但要注意的是每次冷水冲洗后,一定要用干毛巾擦拭。而且家长要时常带孩子去户外运动锻炼,以此来增强体质。
5.能食疗绝不药补,祛痰为主
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没办法像大人一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宝宝容易滞留痰液,若有咳嗽就用止咳药治疗,虽然咳嗽止住了,但抑制咳嗽后,痰就更难排出,结果会阻塞呼吸道,反而使咳嗽加重,而且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儿童咳嗽的早期应首先进行祛痰治疗。而且一般来说“是药三分毒”,病情较轻的,能食疗绝不药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咳嗽是促进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关键反射动作,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为了方便理解,首先介绍一下咳嗽的三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也是重要的辨别依据):
根据有无痰液,可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前者指无痰,听起来较为尖锐、刺耳;后者有痰,听起来较为沉闷。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的病程通常在2周以内,而慢性咳嗽的病程要超过4周(注意,成人慢性咳嗽的标准是8周[2])。
根据伴随症状,可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前者指咳嗽是疾病症状之一,而非唯一症状;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列出孩子咳嗽的常见诱发因素:
1. 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和哮吼,三者合起可占所有始发因素的90% [3]。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占59% [4]。这类的咳嗽通常是特异性的,即除了咳嗽外还有其他病症表现,比如鼻塞、流涕、发热及打喷嚏等常见感冒症状,比较容易辨认。绝大多数的感冒咳嗽都会在急性期内痊愈。
2. 哮喘:如果您的孩子咳嗽超过4周,就要考虑哮喘的可能性了,因为在我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5]。哮喘通常为喘息性的干咳,可能伴有呼吸急促、胸闷,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加重。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咳嗽,需要尽早就医干预。
3. 过敏:过敏性咳嗽通常是慢性的干咳,容易发生在冷热交替的季节。除了咳嗽以外,过敏性咳嗽还可能伴有流涕、皮疹等过敏现象,一般抗生素治疗对过敏性咳嗽无效。绝大多数过敏性咳嗽的患儿都有典型的过敏体质,如果您的孩子有过敏史,又总是莫名咳个不停,建议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是否为过敏性咳嗽,并筛查过敏源。
4. 胃酸反流:此类咳嗽仅占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的4.7% [1],但有专家认为,由于很多家长拒绝侵入性检测,导致它的发生概率被低估了[6]。胃酸反流诱发的咳嗽通常是干咳,通常在孩子进食后,尤其是食用了产酸食物(含糖量高的水果、零食等)后会加剧。一般认为,胃酸回流本身并不会导致慢性咳嗽,但它会引发并加重患儿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咳嗽反过来也可能导致胃酸反流[1]。
5. 气管异物:异物堵塞气管引发的咳嗽尤其常见于低龄儿童,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呛咳,通常还伴随有呼吸音降低、喘鸣等症状。对待这种咳嗽不能掉以轻心,要尽早帮孩子把堵塞气管的异物排出。因为一旦没有及时干预,异物进入小支气管以下,就可能进入所谓的“沉默区”,孩子可能不咳嗽[1]。这样的沉默可长达两周,最终以肺炎的形式爆发出来。
6. 心因性/习惯性咳嗽:是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导致孩子咳嗽的一个可能原因。此类咳嗽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干咳,在孩子夜间休息时和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时则不咳嗽。由于此类咳嗽常伴有焦虑症状,如果您的孩子被诊断为心因性咳嗽,要考虑孩子是否过于紧张、压力太大。
7.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空气污染、鼻炎和心脏病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咳嗽症状,但相比较而言较为少见,故在此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18%的儿童咳嗽是由超过一种以上的原因引发的[7],这无疑给我们的「辩证」增加了难度。因此,如果您对孩子咳嗽的原因没有把握,还是建议您把这项工作交给专业的医学工作者。
二、孩子咳嗽了,到底该不该吃药?
如果孩子刚刚开始咳嗽,家长们不需要过于紧张,因为临床研究发现50%的小病人会在10天内痊愈,只有10%孩子会演变成慢性咳嗽[8]。在此期间(两周内),如果孩子除了咳嗽外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行动和思维,又没有其他严重的症状表现(详见下文),可以考虑不吃药先观察一阵。
但是,如果孩子还伴随出现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症状,最好尽快将孩子送医处理:
1. 痰液浓稠不易咳出,影响吞咽和呼吸;
2. 呼吸障碍:包括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发出口哨音等;
3. 持续高烧不退;
4. 痰液的颜色较深,呈现棕黄色甚至深棕色;
5. 长达数小时的剧烈呛咳;
6. 呕吐不止;
7. 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症状;
8. 任何你无法解释的现象。
最后,如果孩子的咳嗽持续了4周以上,那就进入了儿童慢性咳嗽的范畴。此时不管你觉得孩子状态多么好,都应该寻求专业医生干预。
三、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
咳嗽只是孩子生病场景的其中之一,面对各种常见病,大人们也经常会慌了神,关心则乱,导致了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
1. 剂量错误
剂量错误是最常见的儿童用药错误,没有之一。而咳嗽和感冒用药更是此类用药误区的常客(占总数的24.6%,屈居第二,第一是镇痛消炎药25.2%[9])。其中,双倍剂量和错误测量是导致剂量错误的最主要原因。
在双倍剂量错误中,除了部分因遗忘导致的重复给药外,很多家长至今信奉“一次漏吃,下次加倍”的错误信念。而错误测量则多发于液体药品(如止咳糖浆),根据16年10月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儿科学》(Pediatrics)上一项研究,超过80%的家长估不准儿童的用药剂量[10]。因此,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如果要给孩子喂液体药,不要使用茶匙和汤匙,最好使用注射器或带刻度的计量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