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运动神经元是什么?
神经元,脊髓,锥体运动神经元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诊断分型
(一)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临床常见病变始于颈下段和胸上侧面的前角神经细胞。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逐渐无力、僵硬、手掌肌肉萎缩,形成爪型手,继则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缩力降低,肌萎缩常可见肌束镇颤,无感觉障碍。
(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较常见有资料统计发病率为4-6%万约5%-10%属常染色显性遗传,绝大多数在40岁以后得病 随年龄的增高发病率有新增加,此病的特点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都受损害,坏者双上肢既有肌萎缩和肌肉震颤,又有深反射亢进,双下肢常见痉挛性瘫痪。如病变损及脑干则同时有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舌肌萎缩和无力,又有下颌反射亢进以及强哭和强笑等症状。肌萎缩侧索应化症由于预后较差,临床治疗难度大,是目前神经肌肉疾病洋就的重点课题材之一。
(三)原发性侧索硬化症:比较烧碱,有的学者认为是属于遗传共计失调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双侧锥体术有损害,而呈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体,有病理反射出现,晚期有尿失禁。
(四)进行性延髓麻痹:最初是舌肌运动易疲乏,后则有方语不清,吞咽困难,吞水是有呛出。检查时可见舌不能伸,舌肌萎缩有肌肉震颤,有时可有咀嚼肌及面肌瘫痪和萎缩,此型比较少见。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缓慢进展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既有肌萎缩,肌无力、又有肌束震颤,无感觉辜碍,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轴突随前根并与后根(感觉神经)合并出椎间孔,形成脊神经的前支和后支,然后又反复编织成神经丛,再发出周围神经支配肌肉。树突与大脑皮层发出下行的神经通路发生联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3/10万,患病率为每年4~8/10万。由于多数患者于出现症状后3~5年内死亡,因此,该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较为接近。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外导神经元,将人的脊髓和大脑发出来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支配人类效应器官的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多数患者于出现症状后3~5年内死亡,因此,该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较为接近。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症状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肌张力增高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3/10万,患病率为每年4~8/10万。由于多数患者于出现症状后3~5年内死亡,因此,该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较为接近。MND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随着年龄增长,由遗传易感个体暴露于不利环境所造成的,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动神经元即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是负责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的神经元。
中文名
运动神经元
外文名
motor neurone
别称
外导神经元
负责
将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
上一篇:给你300万你会离开大城市,生活在大山底下,种二亩薄田,度过余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