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喜欢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吗?这本书好看吗?
路遥,平凡,世界你喜欢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吗?这本书好看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故事与人物的塑造
这部小说是立足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现状起笔的,我与作者都共同经历过那个阶段,我看见了当时中国农村分产到户以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还有人们在贫困线上生活的挣扎,对于农村子女的不同生活道路耳熟能详。能通过上学跳出农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是奢望。那些跳出龙门的人从90年代起,他们充分享受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第1次、第2次、第3次红利。但对于缓慢前进的中国农村来说,大多数人与书中的人物命运似,仍旧在黄土上劳作,这部富含中国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里有贾平凹早期作品的清香泥土味,也有柳青《创业史》里的劳动者农民的顽强生命力,但是没有贾平凹《浮躁》里的由农村向城市过渡中的焦躁不安与市场经济初期快速发展的疯狂与迷惘,他着眼于中国农村山水草木整体生活气息的贯通与交融,人们在黄土上用自己的劳动很快的让土地开花结果,填饱了肚子,但手头没有钱,换不来自己想拥有的缝纫机、手表、电视,只能从身边找一些能挣钱的项目,建砖厂烧砖,是直接把黄土变成金的一种方式。孙少安的砖厂两起两落后终于成功,供养了上学的孙少平和兰香,还有村子里的人们,在这个新生机的带动下,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这里开始加速进化,路遥以一个农村人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在农村稳定的生活秩序之上,人的发展、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以及农村向城市缓慢靠拢的农村家庭的分裂解体重构中铺开人物的命运悲欢,并且完成了人物命运的进化。这里有如同老一辈一样的深爱黄土地对其饱含深情的传统农民,也有如孙少安,孙少平等想从黄土地上站起来图谋改变自身命运的人,他们大多数被中国农业文明的传统势力拖了回去,即如高家林式的背叛,也只能是脸朝黄土哭泣,还有妄想脱离农村、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浪好久,迷途知返的王满银。这些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几乎是农村人命运的群像。从刘文西的画作里,你能深深体会到中国农民命运变迁前的农村雪落无声的静态美,从贾平凹的《浮躁》里你能看见农村在被市场经济冲刷后农村新一代那些没有真正跳出龙门的新一代在城市的迷惘和不甘心,这一点在贾氏的《废都》里灵魂意识的自我颓废蜕变上体现的很明显,城市人的堕落仍是中国农村式的贴近黄土的传统衰落的挽歌。路遥对于传统农村人物命运的嬗变分三条线来分述,在生活与时间的横轴上拓展意识的宽度与心理的深度,如实恰当冷静客观的把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方式和中国传统意识的洪荒圆融交织,把真善美与假丑恶置于同一个镜框里,善是恶的心声,假是真的蜕变,美是丑的期望,无论如何都不能凌驾于黄土地的中国法则之上,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一体的融合包容,和谐稳定,这种黄土地的法则如同老子《道德经》里的水德,营化万物,让各类人物在生活的经历里向着时空固定的轨迹延伸其统治张力。因此故事与人物命运的中国传统视角局限了路遥的心理视角,没有贾氏、陈忠实、高建群等的突破黄土重围的摇摆与失落,倒是有程海《热爱命运》的活色生香的人物情感的丰富体验和镜头化的温情描述,因此对故事与人物的创作基调,路遥是中国式的,有白描的认真和温度,有工笔山水的欢喜和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细细品味得到。至于路遥强烈营造的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我虽然有些诧异,但仍是很喜欢,你能知道在遥远的未来世界里人的灵魂意识如何会在某一个时刻从时空轨道里返回时回看那个曾经的自己吗?我不知道路遥先生是如何在物理书堆里强读那些相对论的有关书籍时有着怎样的困惑与不安,但对于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以这种方式来结尾,远比乔峰在为父报仇跳下深谷时的决绝更让人感到真切。
二、写作方式与艺术形式的观照。(略)
我国80年代中外互通以后,引入西方欧洲文学的繁荣成果,在80年代新锐作家的创作实践里转化为他们的模仿移植,当时称派的人也很多,但如今坚持下来的很少,像陈忠实移植《百年孤独》中国化的过程性叙事单元格局里故事之间强行拼接的痕迹十分明显,贾氏在《废都》里同化劳伦斯与《金瓶梅》的过程中的融合倒是十分的精妙。自然路遥的创作方式与创作过程也是由他自己的文学积累来完成的,他的作品除了故事与人物情节的深刻以外,从其他角度来看,好像找不到可以鉴赏的因子,这正是被许多评论家诟病的地方,但我觉得在技巧与内容的艺术性方式选择上,路遥作品的中国本土化其实是柳青以来做的最好的一个,在当时中外互通后西方文学引入,伴随着改革开放大肆宣讲,甚嚣尘上,崇洋媚外的心理十分严重的,在那个特定阶段里,路遥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回应了中国新文学的期求,民族化本土化才是中国化的根本,当时的张贤亮、莫言等作家走在风气之先,从意识领域里获取了标杆的话语权,而穷困的路遥的创作如下里巴人手捧着自己泥捏烧成的小人,与一些造好的西方洋芭比娃娃的舶来品放在一起相比,自然是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好东西。路遥不被理解当然很正常,他气愤出口的”去tmd狗日的文学”里可见他心中有多么愤怒。
文学创作的中国化包含民族化、民族本土化与中外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我们不枉自排外,也不自卖自夸,民族本土化进化发展可以走向世界,外国文学与中国本土结合阳为中用,也可以成为我们中国的经典。80年代开放改革初期,中国文学界的中外相互观照融合的过程的文学创作实绩实力可能还不如二三十年代文学工作者视角全面开阔,当时学人身兼中国本土文学的深厚基础,又有西方游学的实践经验体会,于文于人都有自己的介入方式与写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创作中矛盾巴金为首的创作方式与京派小说创作方式都在本土化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丰收,而80年代到21世纪这20年里,文学创作实绩可能还不如二三十年代的创作。
因此,路遥先生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用作品有力的回应了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时代需求,但没有得到商品经济市场下普遍的尊重与理解,愿我迟来的评述能一解王先生的心忧,一吐为快吧。
我自己喜欢文学,并坚持创作20多年,看过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读过一些文学史,但我却是个学院派,因此对两派的纷争有比较深刻的体验,故15年后又重新提笔评论路遥先生的作品,仍然沿用了原来的题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我14年前写的对于平凡的世界的评书吧。(在今日头条里开启了自己账号,专门发表原创文章)
郑重申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已授权头条专刊,谢绝转载粘贴,侵权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9年7月9日晨。
上一篇:颈4-6相邻椎间盘突出要不要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