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篆书过渡到隶书是哪些人主导和推动的?
隶书,篆书,书体篆书过渡到隶书是哪些人主导和推动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篆书过渡到隶书是哪些人主导和推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篆书发展到隶书,最大的功劳应该是秦始皇和一个名叫程邈的官吏。?
隶书是由小篆进化而来的,从书体上又分秦隶和汉隶两种,从形式上又有秦简、汉简、帛书、木牍、摩崖和庙碑等,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为什么叫隶书?隶乃犯人,所以,隶书的创立与犯人有关。相传是一个负责监管犯人的官吏,名叫程邈,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于是他在狱中对文字进行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赦免了他的罪,又给他官复原职了。也有人说,隶书是很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只是做了整理工作。
秦始皇先怕你李斯创小篆统一了文字,后又启用程邈的隶书,所以说,秦始皇在文字进化史上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隶书发现但东汉比较成熟了,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碑帖,如《石门颂》《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等等。
隶书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篆书过渡到隶书是哪些人主导和推动的?
在下才疏学浅,谈一点浅薄之见,诸君见笑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着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以及法典,法条,然后就是文字的统一。
秦始皇让丞相李斯收集整理各诸侯国的文字,由李斯负责《仓颉篇》,赵高负责《爱历篇》,胡毋负责《博学篇》。
正是有了秦始皇等人的不懈努力,才把中国的象形字,金文,甲骨文统一成篆字,功不可没啊。
据传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开罪了秦始皇,被判下狱。在狱中程邈看见看守腰间的腰牌上的篆字很不好写,也不好认,于是潜心研究,终于研究出隶书,因为程邈是徒隶,所以它发明的书体,就叫做隶书。这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篆书细高,长方体,虽有圆角,但圆的像是画圈,很不好书写。其后的隶书,橫画拉长,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厚重中透着灵动,这便是隶书的由来。
当然了一种新书体的诞生,这样的浩繁工程,不是靠几个人朝夕之间完成的,他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逐渐丰富和完善的,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到了汉桓帝至汉灵帝,隶书才达到鼎盛时期。顺便说一句,碑刻文化对中国文字的演化,隶书的衍生,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琅琊刻石》《峄山刻石》《碣石颂》《会稽刻石》等等。
秦李斯之后,有五代徐铉,唐代的李阳冰,清代的邓石如,还有近代的吴昌硕先生,对隶属的形成和完善,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理应受到后人的推崇与爱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书法的书体有五种,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那么这五种书体中,可以称得上比较成熟的书体有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而篆书是距离我们较为遥远,而且不易识别的一种书体。
有人可能会这样讲,草书也不容易识别,是不是草书也是一种不成熟的书体呢?草书不易识别的原因在于它符号化的程度比较高,已经解决和完善到比较高的境界了。所以我们认为草书和篆书在本质上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不可以说草书是不成熟的书体。
因此,篆书和篆书后来的书体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是由篆书到隶书的转变而形成的,那么篆书到隶书是如何转变的,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呢?
我们认为,虽然篆书和隶书是两种不同的书体,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有一定的联系性的,我们先把他们的联系性搞清楚之后,再来谈他们的区别。
从笔画上来看,篆书和隶书他们的笔画都有一定的柔性成分,也就是他们运用了较多的圆笔,笔画舒展,较为浪漫,富有浓郁的典雅气息。如果说篆书的美是端庄肃穆的美,那么隶书的美就是潇洒飘逸的美,它像是人静坐时候的状态,而隶书就是舞者在翩翩起舞的状态。
从章法上来看,篆书和隶书的章法都较为规矩整齐,要求对仗。整体的形式上呈现出中规中矩的特点,要行成列竖成行。
这两种书体的区别则在于笔画的繁杂程度。那么篆书的笔画书写较为繁杂,而且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的安排较为稠密,书写起来较为困难。而隶书则简化了这种书写的难度,笔画也相对应的有所减少。
从结构上来看,篆书和隶书的空间尺度不同。篆书的空间尺度是上下延展的,而隶书的空间尺度是左右展的,这两种空间尺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结体上的不同姿态。
总结起来,也就是说,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过程中,他们之间的继承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之间的区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它们演变的过程中,有一条不变的规矩,那就是简化与省略,这一点是贯穿在每一个方面之中的,不管是从笔画上还是结构上,抑或是从章法上来看,这种变化,都标志着对于以往规矩和法度程度的一种打破。
而推动这些书其进行演变的并不是当时所谓的书法家或者说文学家,艺术家,而是当时的普通劳动者,所有这些书写字的人,共同促进了这一体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史书上得到一些启发,找到一些证据
据说最早创立隶书的这个人叫陈淼,但是我们知道一种书体不可能是由一种人创造出来的,只能说这个人对于该书体的发展和演变起到过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秦汉之际,那些书写篆书的人逐渐厌倦了较为繁琐的书写,他们开始在日常的书写中找到一种简略和提高效率的办法,于是对于篆书的某些笔画进行了减省,由一开始的上下空间的延展变成了左右较为方便的延伸,迂回弯折的线条较为平直顺畅,你是隶书就诞生了。
上一篇:木槿花扦插多久能生根?生根后应该怎么定植?怎么养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