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隆中对”的策略规划完美,但为何却没有实现?
荆州,刘备,益州“隆中对”的策略规划完美,但为何却没有实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隆中对”的策略规划完美,但为何却没有实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隆中对》的主要思想是“南联孙吴,被抗曹操”;其次分析,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这三个大郡不得其主,可以夺取;最后,以巴蜀作为根据地,西出秦川,也就是攻打长安附近的三辅之地,同时,派一上将从荆州出兵,攻打宛洛方向,进而实现匡扶汉室的大业。其实,刘备从208年的赤壁之战之后,便逐渐一步步的实现了这一战略。
第一,10年的时间,顺利完成《隆中对》的初期阶段。
首先,曹操赤壁兵败北逃,刘备看准时机率领关羽的一万多水军攻下了江陵、公安等荆州九郡。此时,东吴正与曹操主力会战,无暇顾及荆州的诸城,被刘备捡了“天漏”,后来孙权要求刘备让出荆州,刘备自知理亏,以“借为由”,赖着江陵五郡不还,这也为关羽的失败留下了隐患。
其次,211年,刘备率领庞统、魏延、黄忠进入成都,两年后与刘璋反目成仇。215年刘备在马超以及从荆州一路打来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的帮助下共同拿下成都,成为了益州之主。
最后,217年,刘备主动发动攻击,曹刘双方在汉中,发生了著名的汉中之战。到219年的5月,曹操退出,刘备获胜成为了汉中王。
从208年到219年的12年间,刘备基本实现了《隆中对》整体战略的初期阶段,遂后即将步入中期,也就是西指秦川,北向宛洛,宛洛即是黄河北岸的宛城、洛阳,两城中间就是曹魏的首都许昌。汉中之战结束后,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此时,声势上最大的便是蜀汉,其实力也是如日中天。
第二,没有执行好落实好《隆中对》所讲的“联吴抗曹”的重要精神,最终导致《隆中对》没有实现。
“联吴抗曹”是《隆中对》的重要思想,刘备取得益州、汉中、荆州三地,有了立国之本之后,这一战略的重要性显得更尤为突出。但是,荆州上将关云长却没有领会这一精神的实质,导致了兵败身亡,同时蜀汉也失去荆州重地。
《三国志·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意思是,孙权遣使者请求与关羽通婚,但是关羽却辱骂使者,不同意婚约,孙权大怒。关羽不同意就算了呗!为啥孙权会大怒呢?《三国演义》中写的精彩,因为此时,关羽骂了句:“虎女焉嫁犬(权)子!”真的是非常有意思,“权”和“犬”是同音,关羽接机辱骂孙权,这让孙权作为一国之君实在是难以忍受。关羽这么干,如何能实施好《隆中对》的大战略呢?
毛泽东这样评价关羽:“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总之,关羽的失策,对蜀汉的后期影响极大,同时关羽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也,影响着《隆中对》和蜀汉的命运,一方面,蜀汉除了关羽没人更适合守荆州,另一面,关羽一生桀骜不驯,根本不遵守“联吴抗曹”这一战略。正因为关羽的单边主义政策,也导致了刘备不顾“联吴抗曹”的战略,在222年,决定亲征东吴,最后兵败夷陵,身死白帝城。
毛泽东这样评价刘备:“他认为刘备的优点主要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刘备的最后一役,便是因感情用事,未能区分主次矛盾,一意孤行,最后导致了自己的身死,以及《隆中对》大战略的彻底失败。
最后,对《隆中对》的思考。
首先,毛泽东肯定仔细研究过三国时期的复杂形势。他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对全党进行了深刻解析,主席利用刘备伐吴失败进行了分析,他说:“《隆中对》的重要方针是“南联孙吴,北拒曹操”,也就是说,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但是刘备并没有认清主次矛盾,这是《隆中对》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次,毛泽东对《隆中对》进行过分析,《隆中对》并不完美。
毛泽东另一次评点《隆中对》时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我查了查,就是现在我们从成都开车到江陵(古荆州)也得有998公里,更不用说三国时期,那更是路途遥远,荆州和益州根本不能遥相呼应。219年,汉中之战的最后,蜀汉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益州肯定没有多少兵马了,刚拿下巴东三郡的刘封和孟达又与关羽不和,此时关羽根本得不到任何救援,因此,毛主席说关羽这是一分兵力;222年夷陵之战,刘备率领益州的数万大军失败后又所剩无几,这是二分兵力;最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连年消耗,这是三分兵力。所以,兵力上的不足,战略位置的缺陷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以及《隆中对》的战略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真的要探究原因比较复杂,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原因组成,蜀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确实也不是盖的。鲁肃在见到孙权的时候也做了榻上策,以江东为家,取荆州,连刘备,北拒曹操,等待天下有变,可图中原。有没有感觉和隆中对一样很熟悉,说明在当时,而且这两个战略确实做到了称霸一方,说明没什么大问题,但最后也都没有成功。大致总结一下:
1隆中对从来就没有完整的实现过,诸葛的隆中对是说啥,取荆州为家,夺益州为基业,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以向宛洛,将军身摔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孙权具有江东以历三世,此诚以为援而不可图之。为了这一段话,刘备都被孔明睡了,那具体说了个啥呢?在诸葛亮的蓝图里,刘备应该先取荆州,在取益州,连吴抗曹,等到天下时局出现问题的时候,两侧夹攻,就能得天下。很美好的蓝图,对吧,首先说得荆州,有没有得呢,有,不全,荆襄九郡,荆南四君。不全在刘备手里。得益州,也得了,然而强势入驻也产生了荆州派和益州派的不和。坐稳了还没多久荆州又丢了。说好的连吴,还跑去打了和孙权一架,虽然是东吴先动的手,但是刘备还是被陆逊按在地上一顿摩擦,还丢了命,刘备一死,政局又不太好了。说要等到天下有变,然后曹氏家族企业感觉越来越好,尤其在聘用了司马懿为首的职业经纪人以后(当然后来分的干股太多丢了董事长位置那是后话)。就是在曹氏家族企业业绩越来越好的时候,诸葛亮连年北伐,指定打不过的。命一上将以向宛洛就不说了,孙十万岂是浪得虚名,边缘ob,走位走位。。将军身摔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怎么规划的呢,出汉中,打长安,直奔许昌,配合以向宛洛直奔许昌,是不是很稳。但是发现到现在这样,我们的策划书编撰人做了一下修改,出祁山,打甘肃。稳不稳,看看地图,可以理解,为了防止回首掏,还是比较稳的打法,当年抗战时期我们领袖提出的论持久战怎么说,依靠我国广大的国土面积,制造战略纵深,把敌人拖死在这片土地上。诸葛这一手神操作就是给自己制造了大量的战略纵深,蜀国兵力有限又玩不起。怎么办,苗头不对就得跑。
上一篇:带“T”车型如何保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