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陪伴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父母,的是怎么陪伴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父母陪伴是宝宝一生安全感的基础,陪伴和陪着是父母的不同选择,带给宝宝的是对人生的不同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了解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逐渐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陪伴孩子,但为什么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效果呢?你真的“陪伴”孩子了吗?
是不是不知如何陪伴?是不是觉得无聊?是不是觉得难以融入他的世界?有时候我们懂得了陪伴,却不知如何陪,于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想法,带着孩子去超市,去游乐场,选择孩子爱吃的爱玩的,孩子高兴了又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能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孩子玩的很疯忘记了学习等等!陪伴孩子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就像我们的童年,没有很多好吃的,没有游乐场我们不是一样很开心吗!孩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个亲子游戏,亲子手工,让他认真审视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陪她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讨论剧中的事情。一起做做家务,感受家庭一员。不要按照大人的思维,既然打算要陪伴孩子不如从孩子的角度,视野出发,感受温馨和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跟孩子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孩子的精力都是很充分的,只有玩够了才会罢休。我家宝宝下个月就满两周岁了,从小到大一直带在身边,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给他,周末全程溜娃,一整天都粘在身边。现在只要我起床了他马上就醒,听说妈妈要走去哪里就一直跟着哭,完全没有已经长大了的觉悟,仿佛还是那个抱手里的宝宝。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是受到家长的影响,你是个怎样的人你家小孩就会被你培养成怎样的人。跟孩子在一起时更多的需要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1.一起做家务。
平常在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从最简单的开始,遵循渐进,慢慢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也能体会到家务活的不容易,更加珍惜家长的劳动果实。孩子看着家长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跟着模仿,进一步地去实践它,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这时候需要家长多加引导,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我们家宝宝现在很爱扫地,自己拿着扫把垃圾铲去弄;看到我们在剥豆摘菜也要去插一脚,总之就是很好奇啥都想掺和。
2.一起玩游戏。
孩子都是喜欢玩游戏的,可以找一些亲子游戏一起玩,在游戏中增进感情。现在很多社区都会有亲子活动课程,或者户外的亲子体验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体能、智力还有协作精神。周末也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出去郊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亲子游也很不错。
3.一起阅读绘画。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给他读些绘本故事,让他接受阅读,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能读懂故事给家长讲故事。也可以教孩子画画,锻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社区科学育儿亲子课程主要以绘画跟阅读为主,家长们都可以踊跃报名。
4.一起辅导作业。
孩子上学后,作业压力也跟着来了,很多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交由辅导机构去辅导,或者让孩子自己完成,其实最好的还是家长去进行辅导,幼儿园小学生的课业辅导也难不倒哪里去,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去学习。在辅导中可以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近况,也可以有针对的辅导,建立一个更为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都是会渴望家长的陪伴,家长在陪伴孩子时要是真的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听孩子的,看他需要家长陪他做什么,那才是真正的孩子所需要的陪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言传身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错误的陪伴,会加速孩子的叛逆。专家:三个方法,让孩子崇拜你
现在的各种育儿教育一直在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陪伴。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了“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模式。但你真的知道怎么才是正确的陪伴吗?错误的陪伴,会加速孩子的叛逆,把你气个半死。
乐乐妈妈在乐乐上幼儿园的年龄,害怕孩子感受到孤独,便把自己的销售工作辞了,专注的做一个全职妈妈。有一次妈妈去参加她的家长会,在和老师单独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对乐乐妈妈说:“乐乐有点胆小,上课发言也不主动,不容易融入集体中。”老师略带审视地看着乐乐妈妈说:“是不是这段时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当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原来一直附和老师的乐乐妈妈,就没有办法认同了。因为害怕乐乐感到孤独,她已经把工作辞了,专心陪伴,难道说自己的付出白费了?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育儿误区,认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陪伴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最重要的的,要懂得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去,才是有效陪伴。
为了找到原因,老师让乐乐妈妈回忆一下,乐乐在家的时光,怎么和妈妈一起度过的。许多个夜晚,乐乐在自己的身边翻滚,或是看电视,或是玩游戏,妈妈则永远将手机握在手里,刷抖音、刷朋友圈、看直播。也会提示孩子,“你该做看看书了”、“你不准玩游戏了”、“你别看动画片了”。用老师刚刚说的标准,真的不算是有效陪伴。
上一篇:刺柏长势不好,怎么挽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