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中药材?
中药材,因地制宜,药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中药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农村闲置的土地较多,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若能因地制宜地利用起来,力所能及地种植一些低成本,易管理的中药材,我认为是不错的选择,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谢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是要搞清楚本地种植环境,气候,水土,设施
二要明白种植中药品种的种植要求和技术服务
三选择的品种后期销售及利润问题,储存压货问题
四品种的市场前景优势
五以上4点都捋清楚了剩下就是开干!记住千万别被人忽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植药材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药材,现在农村有很退耕还林!可以找当地老百姓租一片林地,因为林地适合很多药材生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中药材,是一个很好想法,值得考虑。现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首先,我觉得应该了解你想种植中药的生长习性,只有了解它的生长习性,才能根据你当地的水质、地质、气温、降雨量、光照情况等等环境因素来决定它是否可以存活,是否适合它生长,是否可以达到最高产量。比如砂仁,它只有在南方的背阴湿润的山溪、山沟里的林荫下才能高产,在光照充足的山坡产量不好。
其次,了解它的药品特性,每一种药材都有它特定的药物功效,也需要在特定的地域或生长环境才能有最好的药效。喜阴者,不能在向阳处种植,喜旱者,不宜在潮湿处种植,如此种种……。否则就会产生“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后果,很多中药材名称都会有一个带地域的字,如广藿香、广陈皮、川椒、川杜仲,就是说广东出产的藿香、陈皮的药效是最好的;四川出产的花椒和杜仲才是上品。
再者,要种植用量大,销路好的中药材,如砂仁,白术,茯苓、金银花,藿香、淮山之类常用药,可能这些药材的价格不会很高,但是它们都是常用药,用量大,收入才会有保证,尽量避免种植那些冷门,技术难度大的中药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可以带动当地的群众一起种植,容易出产量,上规模,打造品牌。
另外,要摸查清楚市场走势,避免盲目跟风,我们这里有“好市莫追,烂市莫丢”的说法,就是说,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蒙蔽,所有东西都有市场规律,根据资料显示,中药材的市场周期一般在三至五年左右,充足的库存会在三至五年内由于产量减少而被消化,需求的大缺口会在三至五年内由于大量种植而缓和。假如,某一种药材连续已经三年左右价高畅销,那么就不应该开始种植或继续扩大规模了,“宜将剩通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要不得的。反之亦然,如果某一种药材已经连续三年左右贱价滞销,则可以考虑开始种植了,如果原来大量种植想放弃的,应该继续保留一定规模,一旦市场复苏,则产量少都会有好收益,甚至卖种苗都可以大赚一笔。只有掌握了市场规律,才能避免别人捡了银子你才去瞄银罐子的尴尬。
还有就是要整合资源,以便减少成本,增加收益。比如立体种植,以短养长,种植生长周期长的药材,在未生长起来之时可以间种一些短期作物。乔树类的药材,如杜仲,肉桂之类的,可以研究是否可以在树荫下种植如益智这些林下植物,或者养鸡。再有就是目前很流行的农业生态观光,以花或果入药的,像菊花、金银花、益智花之类,如果是大规模种植,鲜花绽放的时候,硕果累累的时候,也是发挥你的优势的时候。
总之,农业也如经商一样,只有做好规划,做好风险评估,做好成本预算,才会取得成功,取得好收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农村的发展而言关键在于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个地方都在狠抓产业发展,因为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致富本领就跟着强起来了。在产业中,中药材是一个重要的农村产业项目,发展中药材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那么怎么做呢?
中药材发展最基础的因地制宜就是某一地方的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某一种中药材的生长,这里生长出来的中药材品质高,市场认可度高,比如吉林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虫草等等。
中药材发展的中级因地制宜就是当地对某一种中药材的发展有长远期规划,有扶助鼓励政策,对品质有把控,注重当地这种中药材的品牌塑造,有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
中药材的高级因地制宜在我看来,还需要根据当地已经形成的某种中药材发展规模,对其产业链就是延伸,比如某种中药材作为某种药品的主要成分,可以考虑在当地引进生产企业,在下游可以将规模向周边扩张,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争取该中药材收益最大化。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中药材因地制宜的个人看法。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关注!
上一篇:发财树需要修剪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