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玉米重大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玉米螟,害虫有哪些玉米重大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哪些玉米重大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农村农副产主要玉米产区特别是夏玉米,在生长的中后期正赶上高温季节。
在高温闷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玉米田间更有利于玉米螟、蚜虫、锈病、玉米褐斑病、穗腐病等等多种病虫害,也就出现高发生时期。
由于夏玉米在生长期跨越到中后期时,植株高大叶片横生,采光与通风密度发生变化,田间温度湿度大大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増加了不小的难度。
有哪些玉米防控技术方案?
在夏玉米初鞘期到灌浆乳熟期,依托当地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通过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地隙喷雾机等现代先进的植保药械,一次性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叶面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来综合控制病虫害发生,且能有效解决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难题。
提高了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率,保障了玉米增产增收,提升了玉米的品质品相。
玉米生长到了中后期,尤其是后期玉米的穂、蚜防治防控,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植保器械,很难做到均匀喷施药剂,费时费力防效差;玉米螟、象甲虫、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钻食玉米茎杆、雌穗后引起穗腐病,也会严重影响玉米品质。
现在,在玉米产区大力推广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实施“一喷多效”的综合防治项目技术,对多地,多区域联合实施该项目。
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玉米品质提升,值得借鉴与推广。
多施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排涝,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及时清洁田园及时摘除底部病叶,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减少病害初浸染来源。及早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发生。
玉米在实施“一喷多效”技术后,玉米在中后期,出现倒伏植株明显减少;玉米品质改善完美;农药用量减少生态防护提升玉米増产。
以上是仅为流芳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老师们在留言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流芳会积极参与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GLF顾流芳将长期发表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我们一起共同交流与学习,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玩童三农在新疆
我们也是接到了各地农民咨询今年病虫害问题的电话,为此我们也是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了一番,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专家分析预测,2017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东北地区主要以玉米螟、地下害虫、粘虫、大斑病等危害最重。因此我们为广大农民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方案,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玉米重点防控病虫害种类 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虫、蛀茎夜蛾、二点委夜蛾、二、三代黏虫、大斑病、茎腐病、双斑萤叶甲、纹枯病、玉米蚜虫、红蜘蛛等。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玉米螟: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春玉米应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三唑磷等药剂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2)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药剂复合包衣或拌种,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或用辛硫磷、毒死蜱、毒·辛乳油进行灌根。 (3)蛀茎夜蛾及二点委夜蛾: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成虫发生初期,每亩用92.5%敌百虫粉1000克,拌细土20000克,撒在玉米根周围。或用90%晶体敌百虫用药液
200毫升进行灌根,或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制成毒饵诱杀和撒毒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甲维盐等进行喷雾。 蛀茎夜蛾 二点委夜蛾 (4)粘虫: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每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00克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的水,拌细土4000~5000克,撒于玉米心叶内,可保护天敌,又兼治其他玉米害虫;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5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 (5)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在玉米心叶末期
(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隔7~10天再喷1次。 (6)玉米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处理种子,兼治丝黑穗病、根腐病等。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田玉米病残体。 (7)双斑萤叶甲: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均可减轻受害。发生严重的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在雌穗周围,喷药时间在早晨9时之前。 (8)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 (9)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进行防治。 (10)玉米红蜘蛛: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重点喷洒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对田边杂草也要进行喷洒;每亩加入尿素100克,加入洗洁精剂2克,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简单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如:①利用天敌防治.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设在马尼拉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研究了使用农药对菲律宾水稻和水稻种植者的影响.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农药弊大于利,处理农药引起的保健问题的费用总是超过农药为作物带来的好处.” 这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正在试验如何减少使用农药,它们估计全世界生产的农药一年耗资至少200亿美元.他们提倡利用益虫吃害虫的以虫治虫和用其它天然方法消除害虫.例如,国际研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