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人情礼金已经代替看病,成为农村第二大消费支出,你怎么看?
人情,礼金,支出农村人情礼金已经代替看病,成为农村第二大消费支出,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一般的人家平时基本上没什么收入,只有秋天卖粮才有钱,所以平时为了随礼只好贷款或借钱,抬钱,真不容易。一年下来人情礼金估计怎么也得好几千大洋。为了把礼金弄回来,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找项目,然后发请贴。
看病,不是什么大病,如果不住院,打一年看三次病,没次花1千,那么一年下来也就三千。如果是大病,住院治疗,那么还有会作医疗,最高可报销65%以上,自己花的有限。
农村现在这种陋习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样会在农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礼金支出也会随行就市,水涨船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人情礼金代替看病钱也就不足为怪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这问题想问的重点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情往还是人之常情,我记得在六十一七十年代,家里有人闹病后,庄乡邻居这家送几枚鸡蛋,那家送包糖,也有的送2斤面粉,都是自家有也能仅拿出手的东西,仅管东西不多,,那叫雪中连碳,表达着浓浓的乡情。
五年前看.望病人时,买10鸡蛋或买箱奶,或买兜子水果,花十几元或几十元的,送得东西太多吃不了,奶时间一长过期了,鸡蛋时间长了坏了,造成浪费。
近几年看病人都直接放钱、根据相处关系不同,经济条件不同,100元,200元,300元,甚至上千元等等不同。
直接放钱避免了东西多吃不了浪费,比较务实了。
但大额花钱面子上好看,但对经济不富裕的人家就是一种经济负担,但人们又不得不无奈的随和,都是有钱人好面子的人在步步拔高的,就像结婚彩礼越要越高,要少了不合适没面子一样,那管男方家庭是否承担的了,讲得是交易而不是感情,交易价码足够是结婚的前提。实际上都是人情的扭曲,算不上精神的文明。
量收而支,价码适中,人们都感到没有压力,人们都能办得了,礼尚往来,才是人情,才是文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总比那些开着宝马车住着高楼别墅,还有自己的公司,在众筹上装可怜,博的别人同情捐款的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是亲情友情的润滑剂。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在农村地区,特别讲颜面,谁家有个大物小事,乡里乡亲都会帮忙。不像城里人那么冷漠,隔壁邻居有可能一辈子不相往来。
农村地区由来已久,婚丧嫁娶之外,诸如生孩子,盖房子都喜欢办酒庆祝。那时候随礼都很少的,要是寿宴的话基本上没有送礼金的,就是拿点小礼品去庆贺一下。
但是,现在城乡之间,基本上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有人借助于办酒席来敛财。他们除了婚丧嫁娶之外,盖房子一层办一次酒,盖好了乔迁之喜办一次酒,生孩子一胎办一次酒,甚至于儿子生日办酒,更有胜者,老母猪下崽也要办酒。
平常农村人有时候为了吃酒都贷款。在落后地区平均每户一年吃酒席的钱已经达到上万的水平。投入医疗保健的钱数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的。
酒席,已成为农村人甚至部分城市人不堪之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现象在很多农村应该是随处可见
当事人或多或少皆是无奈。
一,这是流传好几代人的习俗-攀比。就好比盖房子,一定要比别人大,比别人高,比别人装修的好,即便是借钱盖的房子也要弄得比别人高人一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虚荣的内心。礼金彩礼也是一样,出的少了显得自己没面子,礼金要少了觉得自己女儿没赶上市场价。
二,精神文明的缺失。很多农村老两口大半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儿子娶妻,厚厚的彩礼再加上其他的支出,婚后也是还债导致家庭不和谐,离婚也是频发。女方父母一直都是觉得自己要的彩礼高自己家就是有面子,内心满足感爆满。
三,这些厚重的礼金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引导。
另一方面是下一代人教育的提升来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